第285页(1 / 2)
因着他们的这个动作,孟家军看他们的眼神缓和了许多。 林巧巧趁势开口说道,“素闻李唐秦王乃贤达之人,爱民若子,即是秦王来此,想要此关也并非非战不可,只是需回答我三个问题。”她如此说确实有些自作主张,但李唐一统之势已势不可挡,她也不想这些个卫国戍边的英雄们最终死在了同胞的手中,所以才放出了此话。 李世民一听这话,顿时来了精神,“孟小娘请讲。”若能不费一兵一卒的收复此关,那自然是一桩大大的美事啊!而他从孟小娘子的这段话中嗅到了这美事的味道。 “一问,若秦王得了此关,会待我关中百姓如何?!”林巧巧抛出了第一问,作为将领,第一个关心的当然是城中百姓的安危。 “自是秋毫不犯,违者斩首示众!”李世民铿锵有力的回答,不愧是能够网罗到一众名将为他卖命的人,说出的话就是有一种让人信服的味道。 “二问,若秦王得了此关,会待我边军如何?!”这些个将士跟着他们老孟家出生入死,林巧巧如此做也是为了不想他们无畏的牺牲,又怎会不在意交关后,他们的下场。 “即是我李唐子民,自是同我李唐兵将一般待遇。”李世民的这个回答也算是让林巧巧满意。 “三问,若秦王得了此关,可安排了守关之人?!”孟家辛辛苦苦的守了这么多年的关,总不能交到一个废物的手上吧!那岂不就相当于是将孟家军多年的努力,都付诸了东流水,这让孟家军和那些个为守关而逝去的英魂如何能够甘心。 这个问题,李世民略微思考了一下,问道,“孟义孟老将军可愿继续做这守关之人?!” 林巧巧知道,李世民这句话听着像是有诚邀她父亲继续守关的意思,其实不过是一句试探,且不论他父亲还没有投降,就算他父亲真的向李唐投降了,李唐也绝不会安心让她爹这个隋朝旧将继续手握重兵的。 于是林巧巧说道,“我阿耶深受文帝之恩,断不会另侍二主。”未免李世民将这句话理解为她爹绝对不会投降,林巧巧又加了一句,“我阿耶驻守边城多年,未曾归过乡里一次,此次卸任,也可归乡去看看那些他常常惦念的旧人。”她这句话的暗示意味非常的明显,就是说,孟义会卸下边军主将的任职,做回一闲适老翁,返乡安顿,并不会留在此处惹李唐之人猜疑。 林巧巧如此说,确实有些一厢情愿了,但她想的明白,孟义的执念在于文帝之恩,如此,只要他不奉李唐为主,便不能算是对文帝的背叛,至于反唐复隋,那更是笑话了,孟老爹忠的是文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