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小说

第422页(1 / 2)

王怀忠虚惊了一口气,他撑着拐杖一步一步走到中堂坐下,闭着眼睛长叹了一口气。 半月前京师就有消息传出,裕王赵瑞病重,皇帝下旨,召命各地名医赴京。 如此,可见裕王的病之重,一连半月过去,各地名医汇聚京师,却不见皇帝封赏下来,恐是无人将裕王医治好。 王怀忠拿着先帝赏赐他的短刀,眼里充满了无奈,“这都是命啊。” (完) 【作话】 下本开女庶王近代篇,请帮忙收藏一下哦,具体开文时间会在qun和微博通知。 第210章 后记 永康末年,洪佑皇帝登基为帝,是为仁宗。 洪佑二十八年,裕王幼子年满十岁,更名为赵桢。 洪佑三十三年,晋王第三子赵顼年满二十岁,皇帝于宫中为其举行冠礼,封吴王,开府置属于京师。 同年,吴王大婚。 洪佑三十五年,赵桢提前冠礼,封越王,开府京师,于次年娶锦衣卫指挥同知周康次女。 洪佑三十八年,晋王赵哲病逝,帝悲痛,为其辍朝三月,谥号恭,为晋恭王,其嫡长子袭封晋王。 洪佑三十九年吴王妃诞下嫡三子,同年秋,越王妃诞下嫡长子。 洪佑四十一年越王赵桢病逝于府内,帝悲痛,辍朝三日,以皇太子礼下葬,谥号懿,其世子赵煦承袭越王爵。 洪佑四十九年,仁宗大病一场,由沈皇后代为理政。 洪佑五十年,皇帝病愈,吴王赵顼嫡长女及笄,洪佑五十一年,吴王嫡长女下嫁,王女出嫁,京师大喜。 洪佑五十五年,吴王赵顼嫡长子吴王世子于吴王府举行冠礼,娶将门之女为世子妃。 洪佑五十七年,吴王赵顼嫡长孙诞生,同年,吴王病重,皇帝下诏接入宫中。三月后,吴王病逝于紫禁城,辍朝七日。 洪佑五十八年,吴王世孙夭折,越王赵煦及冠。 随着皇帝越发年迈,一场立储风波即将席卷京城。 内阁臣子换了又换,而皇帝仍是那一个,自洪佑五十年后,皇帝退居乾清宫,不再日日早朝。 “吴王聪慧,越王仁孝,二子都是立储的合适人选,且自幼都是养在你我膝下的,立谁为储,当真是个难题。”皇帝看着大臣们呈上来的奏疏有些犯难。 “总有一个偏爱的。”沈氏从旁道,“每日都入内请安,若晚了时辰不见,陛下也总是念叨着,生怕他们不会来了。” 皇帝思索了一会儿后,便在立储的诏书上提了笔,随后将其封起,又重新再书写了一道,一道交给信任的心腹大臣,一道则给了沈氏,“立储的密诏,在我百年之后再公之于众。” —— 洪佑五十九年,皇帝病危,帝后抚育过的宗室子弟跪满了整座坤宁宫。 哭泣声声频频传来,洪佑五十九年夏,皇帝病逝于坤宁宫,举国哀痛,庙号仁宗,葬于献陵,共在位六十年,六十年间,大兴仁政,四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