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页(2 / 2)
口气。 “济南府那边该做何准备?”李知裕开口问道。 “江阴侯战败,致使军心低落,此责不可推卸,应当严惩,另换他人为将,只要守住济南,等鞑靼攻破北平,燕王必然会回援,到时候济南府之围自然可解,再趁机收回北直隶等失地。”有大臣献策道。 “江阴侯以超三倍兵力战败,足已说明其能力不够,济南府至关重要,万不可再丢了。” 有大臣提出更换统帅,却遭到皇太子赵旭严词拒绝,“不可,临阵换将乃兵家大忌,江阴侯之所以败,亦与在场的诸位脱不开干系,昔日江阴侯上疏,燕兵士气高涨,不可贸然出兵,诸卿却以江阴侯惧怕为由,催促其出兵,才造成今日之果,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本宫相信江阴侯的忠诚,诸卿又何故如此着急?” 赵旭的话使得百官声止,纷纷惭愧的低下头不再多嘴埋怨,尤其是包括李皇后在内的李氏一族都变得哑口无言,催促出兵乃是李氏一族的执意,其目的就是要引罪至江阴侯身,好再借机安插李氏的人上前线掌控军队,让获罪的江阴侯以戴罪立功的名义仅作为辅将,依旧作为这场战争的指挥官,但无统兵之权,但似乎他们忽略了皇太子赵旭对于江阴侯的信任以及对于母舅一家的防备。 “如今本宫只知道德州失守,待江阴侯陈书才知为何会战败,届时再追究责任也不迟。”皇太子又道。 “太子殿下圣明!” 散朝之后文武百官从武英殿离去,有武将连连摇头叹息道:“如今朝臣,不以异族入侵为忧,反而为之欢喜,当真是荒谬。” “若是先帝见到了今日之朝堂,怕是不能瞑目。”一些补子上绣走兽的武官纷纷叹息。 “许公觉得呢,这些日,朝堂上都不见许公出声。”有官员问道。 信国公许毅摸了摸花白胡须,“我等为人臣,做好应尽的本分与指责,不辜负先帝所托便好,其余诸事,也非我们之力可以改变的,多言恐获罪,不如不言。” 官员们觉得在理,于是纷纷点头附和,“还是许公精明。” -------------------------------- ——济南府—— 吴达率军退往济南府,这一战,吴达虽败退至济南府,但燕王也仅是惨胜,几天血战下来,损失了几员麾下得力大将,让其痛心不已。 退至济南府的第一件事,吴达下令命人将监军李二郎绑了起来,并夺取了手中的兵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