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小说

第四百六十六章 教练我想学这个(2 / 4)

我紧张什么?再怎么样我就是个唱歌的,大众要骂还不是骂作为总导演的张一谋。”

转着椅子的周易两手一摊:“如果到时候真要我上,我保证自己不出错不就可以了。”

孙燕兹一脸见了鬼的表情:“怎么感觉你说不出错好像很容易简单的样子?那可是奥运会。”

2003年,奥运会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还是颇为可观的。

孙燕兹代入了一下自己,如果有朝一日新加坡举办了奥运会,她要作为代表歌手登台去代表国家演唱……

嘶……

她光是想想那个场面都感觉有些窒息。

“很难吗?”

又咬了一口苹果的周易显然完全没放在心上。

要歌曲,我家大门常打开直接上;

如果张一谋要走国际化,想让大量外国人第一时间明白这八分钟表达了什么,他还可以唱英文歌——把泰勒·斯威夫特未来那首《wele to new york》改成《wele to bei jing》。

反正泰勒·斯威夫特那首歌里所描绘的希望、繁华、期许、热情、好客等情绪可以套用到世界上的很多城市,只要把纽约这个地名改一改就成。

而且,如果他没记错的话,明年雅典奥运八分钟的最后,张一谋最后在没办法之下是选择了重复唱两遍《茉莉花》,让最后登台重复唱完《茉莉花》的小女孩喊出了那一句英文:wele to bei jing。

这样看来,他唱《wele to bei jing》也没什么毛病。

他在雅典八分钟的舞台上面对着外国友人唱wele to bei jing,身边则是围绕着他进行表演的中国元素展现,多少能表现出一点热情好客欢迎大家来中国旅游的概念,不至于全是意义不明的茉莉花歌声。

合唱欢迎伱也可以,就是老外也不可能听懂,最多就当个bgm。毕竟雅典八分钟是个面向全世界老外的平台,英文歌肯定更有利于在全世界传播。

考虑到《wele to new york》这首歌那热情洋溢的洗脑旋律以及毕竟是在雅典奥运会上,周易本人其实还是更倾向于在对外阶段唱这个。

不止能够有效利用他在国外的名气、让这首歌以更快的速度对外传播,还能让歌曲中的“bei jing”这座城市随着歌曲的洗脑旋律钻入每一位外国听众耳中,最大限度的对外为城市做宣传;

让更多国际友人知道下一届奥运是在哪儿以及,通过这首英文歌对“bei jing”这座素未谋面的城市建立起一个良好的初印象。

等到08年本土面对本国人宣传时,他再带头唱欢迎你。

如此一来,国外国内两开花。

当然,这仅仅只是最理想的状态。

如果作为总导演的张一谋不采用,那他也懒得管,反正雅典八分钟的他是注定是要因为节目编排稀烂而挨骂的人,自己只是一个负责唱歌的青年歌手罢了。

对于周易来说,真正需要重视反而是08年的本土,那才是真正的万众瞩目,而非04年的雅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