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0章 论文的争议(上)(2 / 6)
细的记录。
如果真的要找的话,也许学者们能把这些人的家庭住址门牌号码全都挖出来。
所以除了提香这种有意模仿师兄乔尔乔内的签名,当枪手骗雇主小钱钱的情况。
大部分的西方油画名家的作品断代是一件非常非常简单的事情。
啃文献,一一照着对就行了。
连梵·高这种在世时默默无闻的底层画家,都能有完整的创作年表被整理出来。
读文献材料的学生狗的能力,是无敌的。
但相反。
如果这么多文献资料都找过了,无数想发论文,评职称的历史狗、美术狗、材料狗,盯着铜铃大的狗眼睛,扫了一圈又一圈以后,都没有找到相应的记录。
那么,想再得到准确的结论,就神仙难办了。
一幅印象派的作品是1870年画的,还是1920年画的,这里面的价格也许能轻轻松差个几百倍,
但任何的技术手段,如今都很难给出权威的结论,确定这幅画离今天一百年,还还是一百五十年。
是有化学实验室能做画布上的颜料成分构成分析,以此来推断它的生产厂家和生产年代,再去印证作品的创作年代。
然而所有这些东西,也都是可以通过后天来伪造的。
否则豪哥这样的人的生存空间又在哪里呢?
最终的最终。
判断一幅作品的年代与真伪,靠的还是学者、鉴定师们的职业经验与主观推测。
而你在论文上做出了自己的推测。
那么——
也自然会有人不同意你的推测。
“有讨论是正常的,还能不让别人说话了不成?既然是在提出观点,那么有对,自然就有可能会有错。”
曹老不以为意的摇摇头。
“这篇论文本身,写的是没有问题的。道理是越讨论越清楚。”
老爷子很沉得住气,他慢慢悠悠的说道。
“最多不过是抛砖引玉。”
“是啊是啊,就是论据单薄了一些。最直接的证据,就只有一两行传教士的日记而已,要是能做的更踏实一些,就好了。”刘子明笑着接口。
“我倒觉得可以了。那么多年都过去了,能在教堂留下的布道日志里,找到创作时的蛛丝马迹,已经算是运气很好的。那个牛津大学的教授能用找到一张纸条,做为发现达芬奇真迹的证据。”
魏芸仙耸了一下肩膀。
不知道她是在为顾为经站台,还是单纯的和刘师弟不太对付。
她随口说道,“小朋友用一本布道日志,为他自己的观点背书,又有什么过分的?”
女画家口中的牛津大学教授指的是达芬奇作品研究领域的权威学者,马丁·肯普。
他就是“《救世主》是达芬奇亲笔真迹”这一论点背后的大学者之一。
达芬奇的作品多有文献记录。
《救世主》虽不在其中,没有明确的创作记录。
马丁·肯普还是找到了一些蛛丝马迹。
他在英国王室所留下的档案资料中,找到了一张查理一世在1641年所写下的宫庭记录。
「收录莱奥纳多所绘的基督像一幅,价值30英镑整。」
莱奥纳多即莱奥纳多·达芬奇。
而牛津大学的教授在他的研究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