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小说

第695章 巧合(二合一)(3 / 8)

吐了一口气,他跑过去,从桌子上摸了一本《亚洲艺术》的期刊出来,递给刘子明。

“就算之前,这件事儿,还有点存疑的地方。但是,既然这篇论文恰到好处的出来了。我想,这事儿,也就变得十拿九稳了。”

“刘哥,你当时是不在身边,你不清楚,前两天曹老爷子在看到这篇论文的时候,他到底有多么的开心!那幅样子真的就像是位捡到了宝贝的小孩子一样。”

“他还让我给他打了个电话,只是当时……不知为什么,没有打通罢了。”

刘子明接过了老杨所递过来的杂志。

在和曹老差不多的时候。

他就已经清楚了这本杂志上的内容,可他盯着这本《亚洲艺术》的彩印封面片刻,还是不由自主的把它翻了开来。

他翻开论文的第一篇。

在封面论文那一栏的备注中,刘子明就看到了论文的标题和作者的名字映入眼帘——《the female artists carol forgotten by time: the color entanglement and visual dimension of dark tone impressionist works》。

「论文作者:顾为经、酒井胜子。」

老杨在旁边舔了舔嘴角,嘟嘟嘴。望着这篇论文,他是既有点羡慕,也有点嫉妒。

立德、立言、立功。

三者是为儒家文化里的三不朽,也是士大夫文人体系中的最高追求之一。

发表一篇“大”论文出来,某种意义来说,说的夸张不要脸一点,也能勉强说,从此就算是达到“立言”的层次了。

传统的东方艺术家和传统的西方艺术家不太一样。

过去十八、十九世纪的欧罗巴。

画家、艺术的创作者和评论家、批评家、艺术理论的研究者,二者是非常泾渭分明的两拨人。

虽然有些优秀的艺术学者也会画画。

有些优秀的艺术创作者也会在报纸上写文章喷人。

但整的来说。

这还是两种蛮不同的独立群体。

学界不要求研究艺术理论的人,真的是一个非常好的画家。

社会也不会要求毕加索每年发多少篇论文,出多少卷大部头,去把自己的绘画风格和艺术哲学全部都归纳总结的清清楚楚。

这些工作往往都是彼此独立的专项领域。

也就是说。

在塞纳河边对着夕阳哼哼唧唧画印象派的画家,和在大学图书馆里哼哼唧唧对着台灯写论文的研究者。

他们很可能是完全互不统属的两批人,两种完全互不统属的职业。

就算都生活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但是纽约大学里在《美学与艺术评论》杂志上写文章,搞印象派研究的白胡子理论家,一辈子都没有亲自和画《日出·印象》、《煎饼磨坊的舞会》的莫奈或者雷阿诺这样的绘画家见过面,通过信,聊过天。

这种事情也是有可能在特定的情况下发生的。

但东方的艺术家社会不太一样。

尤其是对南宗画派的很多人来说,他们也许整天过的很行为艺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