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小说

第638章 入围(上)(4 / 6)

离开。

展会闭幕的一瞬间,一切便都宣告终结。

唯有策展人,看待美术展的方式应该是不同的——

每一幅作品都是独立的个体。

展览上的数百幅作品,自它们被创作出来,再到被销毁、被收藏,被摆入博物馆的展馆或者私人收藏间的一生之中。

大多数时候,每当人们提起它们,都是在讨论着单独的一张作品,谈论着这张画的审美,谈论着这张画的艺术理念。

唯独那么短短的一两周的时间。

这数百张作品是以一个凝结的整体存在的,它们像是被树胶所覆盖的虫珀,一罐装满瑰丽昆虫的捕蝇瓶。

这只虫珀、这罐捕蝇瓶便是艺术双年展,也是一位策展人所拥有的全部。

很多双年展。

尽管是最顶级的双年展,虽然大师云集。

可展览一落幕,琥珀就裂了,捕蝇瓶就碎了。

小虫漫天飞走,像是夏日里的萤火消失在了日出的黎明之中。

没有人再记得这一次展览。

也有些展览会以永远的凝固住空间,成为了美术史上一枚夺目的宝石。

它们被时间打磨的越久,便越是光滑璀璨。

比如1898年让罗丹名震江湖的巴黎沙龙展。1948年毕加索亲临现场,规模空前的威尼斯双年展。以及1978年的“从自然到艺术,从艺术到自然”第三十八届威尼斯双年展……

学界对这些展览津津乐道,似乎话题多到永远也讨论不完。

展览只开了两周。

相关的研究论文则写了五十年。

年轻的学者和他们的父辈都在为他们爷爷辈的画展写着分析文章,并且他们的下一代人也许同样会对这样的行为乐此不疲。

一场普通的双年展,它的时间属性很短。

只有一个星期。

甚至只有观众从展厅门前走进,再到从出口离开的短短两个小时。

而一场经典的双年展,它存在的时间很短,生命力却很长。

也许是二十年,也许是一个世纪。

想要塑造出这样的双年展,除了瞬间吸引视线的一眼惊艳以外,必须要经受的住历史投来的审视目光。

策展人没法想象三十年后的人的艺术审美。

他们能做到的就是,把作品摆在身边,一直看,一直看,一直看。

工作的时候看、休息的时候看、喝咖啡的时候看、打电话的时候看、站在作品面前看,散着步看……去尽可能的用不同的心情,不同的目光,不同的角度,去寻找作品的共鸣,却探寻作品和不同类型的观众群体之间的最大公约数。

如果你对一幅作品已经很熟悉了,却还看不厌烦,喜欢来回盯着它看。

那么。

这或许便是值得被摆入主展台的投稿作品。

因为疫情的影响。

本届新加坡双年展在海选阶段,全部改成了电子化投稿。

唐克斯没有办法把投稿作品堆满仓库,没事去里面溜达两圈。

所以他才在自己的策展人办公室里,装了一个大的激光投影布屏幕出来。

抛除那些有大画廊背景的,特邀渠道参展的和已经被淘汰的。

如今的投影屏幕上,大概还播放着300位投稿画家的作品。

每张作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