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如此方为圣人(4 / 5)
曹操敢动手,那另一方定然会趁着曹操防御空虚的机会趁虚而入,这是曹操绝对不能接受的。
所以三角形是最稳定的结构放在政治和战场之上也同样适用。
作为天下势力最大的一方,两个相较而言比较弱小的人肯定会先联合起来干死最强的,之后再一决雌雄。
可谁能想到,命运竟是如此捉弄人。
那孙刘竟是在赤壁之战之后的短短几年便彻底交恶,这下莫说是联合了,不盼着对方倒霉都是宽宏大量了。
孙刘反目成仇的根本原因便是关羽的战死。
这是命运的巧合吗?
秦天认为这却是命运的必然。
孙刘貌合神离,虽然明知道只有联合才能生存,但问题是,你敢保证对方会不对你下手?
不管是谁,最终的目的无非都是要打败曹操,在这个大条件下,哪怕明知道应该联合,但若是有攻占对方城池的机会,没有任何人会放过。
这便是典型的囚徒困境。
因为不知道对方会如何选择,是否会坚守自己的底线,所以最好的选择便是在对方出手之前先出手。
哪怕这是零和博弈。
关羽不是常胜将军,就算不败走麦城,只要孙刘一直在争斗,那他迟早都会死在战场上。
就算他不死,张飞也会死,没人能够保证自己一直胜利。
所以孙刘交恶是命运的必然。
南方相对而言比较富庶,和刘备后来所占据的蜀地比起来,更是好得不要太多。
蜀汉不可能放弃南方那肥沃的土地,孙吴也不可能对此无动于衷。
所以他们交恶是必然的事情,纵使不因为关羽,也会因为其他事情最终反目成仇。
所以从根本上来说,孙刘不仅是貌合神离,而且是注定分裂的。
你不可能指望人永远保持理智。
既然这般,那蜀汉和孙吴的灭亡,自然也是理所应当,水到渠成之事了。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置之死地而后生,方为正理。”诸葛亮缓缓的说道。
秦天一番劝说不仅没让诸葛亮放弃,反而是让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这让秦天忍不住微微愣了愣。
但很快,秦天便释然了。
如果诸葛亮当真会被自己的三言两语劝说到放弃,只怕他也不是真正的诸葛亮。
正是这种不放弃的态度,正是这种忠义之气,才让丞相流传千古,才让五丈原成为了千古的绝唱。
“如此,那便祝丞相一帆风顺!”
秦天颇为感慨道。
“丞相?”诸葛亮哑然失笑:“秦兄对我倒是有信心,在下还未出山,秦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