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8章 殿下的第一道政令(2 / 3)
般来说也是会挂钩的。
大唐官员级别总计九品十八级,其实这些体系分配的挺完整的,将来如果不行的话,现在九品分为正、从。
将来如果官员数量增加,为了增加官员待遇,实在不行直接搞成正、从、下一个品级三个级别,这不就是27个级别了吗?
见到房玄龄和长孙无忌之后,三个人又招呼了几个主官重新讨论了一下。
“这个可以,正好将上次殿下提出来的全国各州改制的名称一起执行了算了。”房玄龄又提出了一个意见。
“可以。”
州改制,就是将原本的道撤销,毕竟对未来的大唐来说,道这个体积有些太庞大了。
大唐的地方最高行政级别为州,反正大唐原本的道也是一个临时组成单位,很多道都没有最高长官,一个道里面有很多各州的总督组成。
现在大唐更改为州(省)、府(市)、市(地级市)、县、乡/镇、村总计六个行政级别。
至于一些城市和地区原本有就以州为名的,后面加上府或者是其他的称呼来代表他的行政级别就好了。
比如说益州,扬州这些,官方称呼是益州府,扬州府就可以了。
至于大州的名字,李恪直接抄了后世的省级单位划分和命名。
至于好听难听,是否别扭之类的不在李恪的考虑范围之内,说白了,别扭也就是李恪自己别扭,比如益州这一片辖区大州名字就叫川蜀。
至于川蜀州是否好听,叫个一千年,都好听,都习惯。
商定好之后,三省也就直接开始制诏,这一次连陛下都不用通知了,只需要时候备份一份就可以了。因为现在殿下的政令直接执行就可以了。
确实是省去了许多的工序。
道州名称改制和辖区划分虽然李恪早就提出来了,但却一直都没有直接执行,是因为关于行政区的划分还没有结束。
他仓库里面的地图有精准的各个省,各个市等辖区的地图,这些要经过改变然后重新印刷可不是一个小工程。
李恪不可能精细到将所有的名字都给改了,不是做不到,反正仓库里面的时间几乎不流失,但那不是他更累了嘛?光是外面累就算了,仓库里面还要累?疯了?
所以他只是将空白的地形地图拿出来,保留上面的边界和几个大唐存在的大城的位置,剩下的交给地方人员自己去填充。
填充结束之后再返回长安,再次重新进行印刷之类的。
这个工作估计至少得两三年才能够完成,尤其是川蜀,黔贵这些地方,一些大山的百姓正在大唐政令的影响下迁徙到最近的平原地区居住。
那些村庄,乡镇的区域肯定是要更改的。
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