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3章 一直超车一直爽(第一更,求订阅)(2 / 3)
重重工业。于是俄国也开了相应的改革,就是“柯西金改革”,按照俄国官方的说法是:改善规划和加强经济激励。就是通过引入市场调节进行经济改革的尝试。
嗯,可以理解成为俄国的市场经济尝试。改革的成效也非常明显。激活市场,扩大财政收入,让俄国经济恢复活力。当然也遭到国内保守派的攻击。
就在双方争论不已时,石油危机的爆发助推让世界油价高涨,给作为石油出口国的俄国带了泼天般的富贵。
原本所有的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都在石油外汇的涌入下,被化解了。于是乎,俄国进入了所谓最为辉煌的70年代,那个时期的俄国,在全世界范围内各种扩张,甚至自以为即将超过了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那个的时候他们是得意的。
而在石油危机的刺激下,西方的工厂纷纷倒闭,大批工人失业,社会上一片愁云惨雾的同时,也意味着自十八世纪末叶发展出来的大型“烟囱工业”,也走到了尽头。在阵痛过后,更有效率、更节能省料的新工业诞生,知识密集工业应运而生。没有石油美元注入的西方经济,用了十几年才渐渐走出谷底,慢慢开始另一波的经济景气。
而与此同时,仍然一直沿用 30年代“烟囱工业”模式的俄国,在最美好的十年结束之后,好日子也走到了尽头,最终走向了帝国的崩溃。
这也是为什么,李毅安会直接插手“二四计划”规划的原因。
左孝翰不解道。
“现在……说这些是不是太远了,像阁下说的,未来仅仅只是钢铁需求就要一亿吨,我们现在甚至连十分之一都没有不是吗?”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啊!”
李毅安说道。
“我们要考虑的是一个长远的将来,孝翰,就钢铁公司来说,东海钢铁与东宁钢铁,有什么区别吗?在技术上?”
“这……”
面对阁下的询问,左孝翰稍作思索后,说道。
“除了设备主体是国产设备并且从欧美等国引进了部分设备之外,本质上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是啊,这就是问题!”
李毅安站起身,说道,
“从计划的实施上来说,为了加快速度,保证计划进步,往往倾向于选择战前成熟的工业架构,也就是30年代40年初的工业架构,虽然偶尔有些许技术革新,但整体工业架构是远远落后于时代的,现在已经了五零年代了,而我们却用三零年代的工业架构,去进行新一轮的工业建设,这样的重复建设,现在看不到问题,但是将来呢?”
面对阁下的反问,左孝翰说道。
“这……可是现在新技术并不成熟,我们总不能因噎废食吧,现在最重要的难道不是发展吗?”
难道现在最重要的不是发展吗?阁下不是一直在说最重要的就是发展吗?
“没错,是发展,但是要看怎么样发展,在好与快之间寻找一个平衡,”
李毅安一边说,一边打开计划草案说道。
“相比于一四计划通过工业的直接投资的建设,“二四计划”的核心,是产业政策性指导发展。”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