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小说

第392章 南洋风云(第三更,求订阅)(2 / 3)

撤离东印,美国也会如此要求,我们的机会来了……”

于是,去年圣诞节前夕,李国仁经沙捞越国王特使的身份来了伦敦。

此时的伦敦,应该说,英国和过去没有什么区别。

即将开始的四九年,是英国人的第十个紧缩年头。几乎所有消费品,诸如食品、燃料、酒类、电力、衣服,都需实行严格的配给制,只是比战争期间略微宽松一些。某些报纸甚至刊载文章,建议采用幽默画家提出的回收手纸的方法。

“勒紧腰带,战胜严寒!”

这是打败希特勒之后,英国喊出的新口号。

圣诞节期间,每个五户中仅一户人家方可购买到一只火鸡。由于玩具价格上涨,不少孩子的鞋空空地摆放在壁炉前。在商店的货架上和橱窗内,经常挂着“货物售完”的布告牌,人们买不到土豆、木材、煤炭、香烟和熏猪肉。

面对这节日早上的凄惨状况,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毫不客气的指出:

“我们是一个贫穷的国家,因而我们必须学会如何生活。”

这就是英国——战后的英国依然是贫穷的,困难的。为了够节省军费,别说是陆军,甚至就连同英国的骄傲,皇家海军也被挥起了大刀,一艘艘军舰被封存,数以万计的海军军人失业。

总之一句话……帝国的荣耀已经是昨日的光辉,别说是维持皇家海军了,甚至就连同印度——那可是大英帝国皇帝的皇冠,也将被放弃,现在印度的独立问题,正在进行最后的讨论。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李国仁以国王特使的身份来到了伦敦,这座曾经的世界之都。

这天清晨,一辆黑色奥斯汀牌轿车向市中心悄然驶去。汽车经过白金汉宫,然后驶入马尔大街。坐在后座上的李国仁,凝视着眼前一掠而过的帝国大道。此时此刻,联系着眼下英国的现状,他不禁陷入对往事的遐想:曾几何时,大不列颠在这里庆祝其辉煌胜利。半个世纪前,维多利亚女王处于鼎盛时期,乘坐金碧辉煌的四轮马车,穿过这条大道,前去参加庆祝其结婚五十周年举行的盛大典礼。

那个时候的大英帝国是何等的强大,不,甚至就是十年前之前,大英帝国依然是不容挑战的,李国仁清楚的记得他刚来伦敦时的这里给他的印象,以及接下来的几年间,英国是如何在整个欧洲都沦陷时,依然顽强的坚持着。

“谁能想到,帝国的衰退会如此之快呢?”

终于这辆黑色奥斯汀脾轿车悄现出现在马尔大街上——汽车在唐宁街十号门前停下。不言而喻,这里曾是世界上被记者拍照得最多的大门。长达六年的战争之中,世界各国新闻界往往将这所官邸与人们所熟悉的形象联系起来:他头戴黑色礼帽,嘴上叼着一支粗大雪茄,一手拿着手杖,另一手高高举起,作出表示胜利的“v”的字样。

温斯顿·丘吉尔早在战争还未结束时,就已撤离这座寓所,他在这里曾进行两次重大战役,一场为战胜希特勒,另一场旨在保卫大英帝国。

前者他获得了胜利,而后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