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小说

174 明谋(2 / 5)

主了,就是中层的管事太监也只能接触了极少那几个。

唐代开始外廷礼乐归太常寺职掌,内廷则归于教坊管。

大周改为教坊司,隶属礼部,负责庆典及迎接贵宾演奏乐曲事务。

让贾宝玉直接去礼部任职倒是件美差,可若是让他和教坊司有了关联,别说王夫人、贾政、贾母了,迎春都会在心里不安和生出不满。

但若是去太常寺,名义上只管外廷礼乐,实际上却有资格和礼部打交道。

又因为负责礼乐,很大程度上和教坊司一部分功能重合,别说接触了,就是参与教坊司一部分事情都很正常。

而且只提意见,不参与任何实际上的管理,不仅没人会说什么闲话。

礼部和教坊司还不会,也不应该找贾宝玉的麻烦。

若是聪明点,礼部的堂倌和侍郎还会刻意让贾宝玉接触那些宫女、犯官家女眷。

不是尚书和侍郎不知道下面的那些龌蹉,而是很多时候即便是堂倌也不好打破下面官吏的财路。

到时候士林和民间绝对会称赞礼部。

至于暗地里如何,想瞒住贾宝玉这种只要有几个、甚至十几个漂亮小姐姐陪着、奉承着就不管不顾的主,真不要太容易。

贾宝玉一想到书里描述的,那些仅仅因为出生不好,就被卖入教坊司。

或者家中父亲犯事而被充入教坊司的漂亮、又有才情的女儿们,心里就意动起来。

可以说让他读书考科举,那是一万个不愿意,可若是让他拯救、善待小姐姐们,就算劳累一点也不是不行。

再说太常寺自己就有的是擅长歌舞、音律,有官职而无名、无权的女官。

这些女人仅仅只是想过的好一点,就不会放过贾宝玉这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空心大腿。

更别说万一能做个妾室,在没人能预料到贾家很可能败亡,元春又封妃的时候,一辈子都不用愁了。

贾政左思右想还是拿不定主意,礼乐官在及其重视礼仪的古代确实算清贵,又没什么麻烦的官职。

石仲魁如此为贾宝玉谋划,确实用心了。

但没人知道他的目标仅仅是打破贾宝玉在林黛玉心里的形象。

若是和乐籍女、犯官女儿闹出私情,那丢脸就丢大发了。

不仅会影响贾宝玉今后的娶亲,贾家子侄甚至后代的嫁娶都会有影响。

不过贾宝玉没机会做官前,贾政那是心心念念都想着如何为他谋划前程。

可机会真摆到面前后,却又开始担心起贾宝玉是否真的适合做官。

这心理其实很好理解,但凡做过父母的人,都会有这种担忧。

加上贾政自己在工部蹉跎了十几年,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