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 分割(2 / 5)
既得了银钱上的好处,又能有功劳,薛金平等人恨不得永远待在石仲魁手下办差。
加上之前的种种举动,等于石仲魁一下子就收了宛平屯田营,大小官吏的心。
但这还不够。
石仲魁站在山上看向远处的兵丁和青壮们,“本官做主,赏这三千兵丁每人一石粮食,且这粮食得由尔等来出,各位不反对吧?”
薛金平等人毫不犹豫拱手道,“大人放心,我等定然遵守大人的吩咐。”
即便仅仅只是2.5万亩土地,而且用下田的价格来算,差不多也有5、6万两银子。
但要是泉水每年都能维持至少半年以上,现在这种规模的出水量。
那这附近的农田绝对是上好的水田,价值绝对超过20万银子。
“大人,不如通知一声政公和蟠大爷。”
石仲魁直接拒绝,笑着对刚才开口的薛金平说道,“本官既然能以周易八卦,寻到这一出泉眼,必然也能寻到更多的泉眼。”
说完,笑着对周围的大小官吏道,“争一时之利不如把目光放远一点。且本官身上担着钦命,如何能为己、为亲眷牟私利?”
众人一听就明白,他此时当着大家的面说这番话,不就是想把这3万亩地当成见面礼,送给朝堂上的文武勋贵。
等大家吃到好处,心里必然会想着,石仲魁精通周易八卦的事,肯定没错了。
京畿之地的士绅、勋贵们,必然会期盼着他再去寻几处泉眼。
到那时,即便石仲魁自己不提,也必然会有人主动分一部分农田给他。
而且,升官也成了必然。
薛金平等人由衷钦佩道,“大人不愧是六元公,看的就是长远。”
石仲魁不由笑了起来。
人活于世,一为名、二为利、三为权。
而自己图谋名和权的同时,也能获得最在意的功德,些许银钱,就显得不重要了。
再说,在古代这种官本位的社会,有权有名,还怕没利益?
“本官劝你等即便要选地,也挑边角之地,明白?”
有人一愣,有人一听就反应过来。
最好的农田自己拿了,反而会是祸源。
还不如一开始就盯着边角,到时候以此来谈,上官绝对不会太过分。
毕竟,没自己等具体办事的官吏,什么六部侍郎,六部尚书就是个看着光鲜的泥胎金佛。
中看不中用。
所以才会有王安石变法,败的一塌糊涂。
除了得罪和损害了统治阶层外,变法全国推广时,坏事的主力军,就是下边的官吏。
青苗法规定借贷不得超过2分,行,明面上确实2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