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5 时光两、三事(5 / 6)
涉及到极为专业的知识,分析谁能拿奖的时候需要对这些年相关行业内的那些翘楚们研究领域有极深的了解,还要对相关专业最前沿的研究方向有所涉猎才能分析出点有用的东西来。
对于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来说,别说看懂具体分析的内容,光是那些需要超长定语才能定义准确的科学上名词,给大家的唯一感觉只能是不明觉厉。
比如物理学某个前沿研究方向,利用ads/cft对偶性研究低能色动力学的性质,如手征相变、禁闭相变、色超导和夸克胶子等离子体等的性质,以及凝聚态物理中的一些现象,如高温超导、霍尔效应、kt相变、奇异金属、费米液体、非费米液体、拓扑绝缘体、冷原子体系等,期望在高温超导的机制和拓扑物态的理论等方面及相关低能量子色动力学的性质研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
分来看,每个字都不难,没用到任何生僻字,但组合到一起,没有学过相关专业的人士大概也只能一脸懵逼。总不能真的点评一句“要研究这些需要煤,而且需要精洗煤……”
更别提这还只是论述了一个研究方向,牵涉到其中任何一个议题,那都是各种让人看了就脑袋冒泡的复杂公式跟方程。无外场海森堡模型、哈密顿量式展开、▽θ(r)=σθ/σx*x(x方向单位氏量)+σθ/σx*y(y方向单位矢量)……
这些专业人士看来极为简单的表达式,能让普通人怀疑自己跟研究这些东西的人到底是否同一种生物。
但文学这种东西就不一样了,但凡认识一千个汉字,就可以在互联网上对任意文学作品指点江山、激昂文字,且引发了争论也可以从多维度来剖析自己的见解,挑错?不存在的!不管是文学本身还是文学赏析从来都是一件很主观的事,这就好像理解題拿去给原作者去做,還可能得一个極低的分数是一个道理……
文学这玩意儿哪里有什么真正的正确答案?其所有的价值跟在于普适性的认可。所谓世界名著,也不过是得到了绝大多数业界人士的推崇,只认识一千字的升斗小民就算说一句某名著写的是什么玩意儿,也是有资格的,因为他的确不喜欢……
科学的牛逼之处就在于,你不喜欢某个定理,除非你能找到证据去证伪它,否则再不喜欢也只能接受,拿出歪理邪说来那些真正的专家多看一眼,就真的输了……
但文学层面就算是世界名著不喜欢也能喷上两句,只要不喜欢你算老几?
所以对于诺贝尔奖誰能上,谁不配,一万个人真可以有一万个意见。世界任何一个作家都能拿出争论一番,自己喜欢的作家没入选,那必然是有黑幕的。而黑幕这种东西,也最能让大家兴致勃勃的讨论。
但今年不太一样的点就在于,华夏互联网上开始热炒宁为是否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