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2 试验启动(2 / 5)
可以利用这段时间了解的历史。
宁为依然是客随主便的态度。
毕竟这次收集各项数据需要的时间很长,到也不在乎这么点时间。而且不管宁为对的观感如何,这家科研机构的确是值得尊重的。
许多人知道这里是因为世界上最大的强子对撞机,很多人并不知道的是,现代人赖以生存的互联网同样诞生在这里,那还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事情。
1983年数据处理部建立了数据通讯组,并给这个小组提出了一个任务,授权统一整个的网络事务,建立起一個覆盖整个基础网络设施的框架。
经过五年时间漫长的摸索,数据通讯组最终决定利用tcp/ip协议开始组网,并与次年首次开通其与外部网络的连接。也正是这一年世界上第一个网站,第一个浏览器,第一台互联网服务器都在这里诞生,大大加快了科学家们交流的效率。
当然那个时代的科学家们大概也没想到这个本意是为了方便大家进行学术交流的技术直接引领了世界第三次工业革命。几乎现在所有在世界能排得上号的科技企业, 都能跟互联网技术沾上边。
为了表现出对这块科研圣地的认可, 宁为还专门拉着艾德温乔治跟柳唯,一起在楼内互联网诞生地纪念牌匾前合了一张影。
除了站在最右边的柳唯依然是面无表情外,宁为跟艾德温乔治笑得都很开心,这大概能说明这次合作对于双方来说的确属于双赢。
参观完1号楼花了大概四十多分钟。艾德温乔治也终于不在耽误时间,把宁为带到了正在工作中的二号楼。宁为也终于见到了之前在国内联系好的团队——包括国内燕北大学高能物理组在内多所高校在内的工作组成员。
作为的合作国之一,总部内也有许多华夏的高能物理学家在这里工作,培养硕博生。
这次宁为进行的试验项目,也大都由这些华夏学者配合完成。
比如燕北大学的罗强教授,他带领的团队只要在做关于矢量玻色子熔合或散射过程的研究工作,并希望以此为突破点,研究出新型的非对称能量轻子对撞机项目。
除此之外还有对面水木华清的团队。
这些国内的团队将成为这次宁为做试验的主力军。
到不是宁为对于国外的科学家完全不信任,主要还是在这里工作的科学家们,大都有着自己的研究项目。贸然让别人停下手中的活计,来帮自己其实也不现实。
国内的教授还是好说话些。更重要的是,交流起来更舒心。
试验之前第一步依然是开会。
其实在来之前,宁为已经跟大家谈好了各自需要负责的工作,不过以会议的方式现场沟通还是很有必要的。
在进行大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