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 腐朽的,朝气的(加更求月票)(3 / 5)
会上的那些经典语录,还有让人崩溃的解答过程,在网络上发得到处都是,其中可有不少恰好拍到了宁为那句话的。
更别提这种层次的大会,作为特邀嘉宾进行发言的都有视频留档,宁为那二十分钟解答过程本就被许多人反复研究过。
所以天知道多少人等着宁为这篇论文在《美国数学学会杂志》上发表后,准备好好把这篇论文研究一番。这其中许多还都是世界各大知名院校的学生。
如果宁为这篇论文最终没能在《美国数学学会杂志》上发表,最后也没能在其他知名期刊上发表,其实可能会挺打脸的。但湍流算法公测的巨大成功,早已经让无数人忽略了这种可能性。
而现在,这篇论文真的没能在《美国数学学会杂志》上发表,甚至没有在世界四大数学顶刊任何一个杂志上发表,却发表到了《自然》上,而且《自然》还在自己的官方推特账号上发了这么一句耐人寻味的话,顿时便能让无数人感觉到其中有故事。
很自然的,当看到这篇论文时很多人开始通过各种渠道想办法去求证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这篇论文没能发表在《美国数学学会杂志》上,难道是这种纯粹的数学类期刊审核要比《自然》更严?又或者嫌弃宁为那篇论文数学水准不够?要不要这么搞笑?
算法本就脱胎于数学。
作为湍流算法的开发者,用论文中的数学结论解决了算法遇到的难点,这种优质的论文凭什么不能在《美国数学学会杂志》上发表?
抱有类似疑问的大都是各大高校里年轻的学生们。
教授们不想讨论这个问题,但并不代表他们不愿意讨论,从推特到脸书,很多人都问出了相同的疑惑。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
康纳森能感觉到这种压力。
当一声声的质问都汇聚到他身上时,这位《美国数学学会杂志》的主编并没有开口解释什么,只是跟往常一样上班、下班,从来不会去理会那些质问的邮件,更没有通过推特发声,就好像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一样。
甚至在被记者采访时,回答得极为轻描淡写。
“哦,我记得那篇稿子,的确是被拒了。这没什么!也许大家不知道我们编辑室的工作量。每年我们起码会拒掉数百篇来自全世界各个地方的论文。我觉得这对于一个数学类公信力极强的顶刊而言并不算什么。”
这个回答也给他带来了更多的攻讦跟责难,甚至网络上出现了许多对所谓四大数学顶刊公正性的质疑……
然而康纳森依然保持着沉默,再多的质疑,也没有任何解释。
有句话怎么说的来着?
不在沉默中爆发,那就在沉默中灭亡。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