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爆发式增长(3 / 4)
增加了这2000头褐牛,生产期的奶牛就有6000头,实力大增。
牧场的发展就是这样,前期的发展是最艰难的阶段,只要度过了这个阶段,要不了几年就能进入自我循环发展的阶段。到了那时,只要不发生天灾人祸,完全可以躺着数钱了。
杜晓燕顺利的购进了6000头小牛犊(三代褐牛),其中绝大部分是母牛。种牛场可不仅仅是褐牛育成这么简单,同时还有着改良品种的任务。
至于奶牛新品种的培育则需要更长的时间,属于科研的范畴。
忙完这一段时间,孙东专门过来向秦西风做了工作汇报。目前,天然牧业下属的三家牧场,月净利润合计已经突破了千万元大关。
另外,种牛场也实现了正向盈利。
“按照汇总计算的结果,天然牧业的月营收即将超过7000万元,月净利润大约在1200万元左右。这里面不包含一次性收入,比如像前些日子卖出小牛犊的收入就没有包括进去。”
听着孙东夸夸其谈,秦西风有一些走神。
天然牧业的发展可以说是一帆风顺,基本上没遇到过太大的波折。
在忍耐了这么长时间之后,三代褐牛的出生,特别是二代褐牛进入了生产期,公司的收入实现了爆发式的增长。
当然,这种高速发展模式不可持久。如果不大规模从外面引进奶牛,孙东所说的这种业绩大概会持续两年左右的时间。
到了那时,第三代褐牛就会进入生产期,第四代褐牛也已经出生,不出意外的话,天然牧业的整体经营水平又会再上一个大台阶。
但考虑到牧场和种牛场的承载力,三家牧场的天花板就是分别饲养2万头褐牛,而种牛场的最大承载力大约是1.5万头褐牛。反正不管怎么计算,在不增加新牧场的情况下,天然牧业拥有10万头褐牛的远期目标,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
“孙总,公司接下来的发展就要求稳了。咱们首先要把1亿元贷款还清,其次继续完善各个牧场以及种牛场的硬件条件,不宜盲目扩张。”
秦西风不是经营大师,但按照记忆里的东西,行业周期的波动往往都是在景气周期与不景气周期之间来回运动。
鲜奶原料的价格以及奶牛的价格,会一直都处在目前的高位吗?恐怕不见得。所以,在第三代褐牛育成之后,公司的发展就要稳当一些,不能片面追求规模效益。
反正他早都想好了,自己这一辈子就只做一件事,从根本上离不开畜牧业。
牧民嘛,离开了牲畜还能做什么?既然这样,那就不用急。天然牧业未来还有几十年的发展时间,完全可以慢慢来。
秦西风不怕别人说他没有见识,也不怕人家说他没有开拓精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