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9 论一方付出,多方受益的循环是如何打造的(6 / 12)
一个上市公司来说并不算什么大单,无非就是两台设备而已,但做这一单的过程直接颠覆了窦少涛这位业务总裁对于销售的认知。
这特么的……
果然还是有钱人的生意好做啊!
不说多了,一年下来这样的外贸单能签个上千单,今年的财报可就好看了。
然而当他心急火燎的在微信上跟宁孑说了这个消息后,等了半小时,得到的回复就一个字:“哦”。
对方甚至都懒得多打一个标点符号。
这顿时让窦少涛感觉有些抑郁了。
果然,一切都在牛人的意料之中。
以前窦少涛觉得读书也就是那么回事,毕竟他的学历真心不高,完全靠的是在江湖上打拼,才坐到这个位置。不过话说回来,像他这样60年代那一辈人当年的文化水平其实都不太高。
他八五年中专毕业在当时已经是高学历了,甚至毕业后还是干部编,在当时的企业干了几年后,一样能管理那些大学生。但今天他真不这么认为了。
真的公司能请来这样一位大学生,他能给供起来。
读书这种事,果然还是得看怎么读啊!
这甚至让他对宁孑之前跟他吹下的那些牛……不,应该说承诺的那些事情有了期待。
话说帮助夏锐进行产业升级,这是真的假的?
是的,窦少涛已经下定了决心,如果接下来真如同宁孑说的那样,还有这种冤大头送上门来挨宰,他得去跟老总商量一下,在京城投资一个研究所了……
不为别的,宁孑可是答应了如果合作愉快也许未来可以帮他们进行产业升级的。
到时候为了宁孑这句话,公司都在京城投资研究所了,这位大佬应该拉不下那个面子不认账吧?
……
华夏,京城,燕北体大。
宁孑并不知道不过因为做成费米实验室一单生意,窦少涛便惦记上他了。
不过即便知道了也不会在意。
其实跟夏锐联系的第一封邮件本就是三月操作的。
跟这些一线的厂商联系同样也是三月的布局。
在三月的帮助下,将新的理论转化成实验室成果相对容易,但是实验室成果跟工业化生产又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因为前者不需要考虑成本、量产、良品率等等诸多问题,而一旦开始大批量的生产,这些恰好又都是生产企业最重视的东西。
更别提实验室只需要出成果,很多操作参数跟工业化生产其实不一样的。最简单的例子,在实验室里加热一杯水到指定温度是件非常容易的事情,但是放到工厂里要加热一个五吨大罐子的水到指定温度显然要困难许多。加热方式必然有区别。
所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