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九章 争议之夜(2 / 3)
,一点都不拖泥带水,整场戛纳的简洁明快风格一下子变成了缺点。
他之前参加柏林电影节,人家还要说两句,结果到戛纳从主席宣布颁奖到两个人从沙发起立走到台前宣布,加起来不超过十秒吧?或者不超过十五秒?
一时间路泽脸上的表情精彩至极,有一点不敢相信,有一点习惯性地微笑,还有一点错愕。
这就完了?
不是,他本来想着就算不得奖,自己也要表现出得体的微笑,结果人家三秒钟就念出了得奖人。以至于他反应过来才有些尴尬地起身鼓掌,才发现周围的人没有起身,又只能坐下。
好像戛纳,也没有那种“虽然别人得奖了我不甘心但是我还是要鼓掌”的客气的氛围?周围的目光一下子有些刺眼。
也是,大家都是各个剧组坐到了一起,不像奥斯卡那样获奖的候选人坐在一起。落座后他也有些尴尬,真的是好久没有参加电影节没得奖了,也好久没有参加欧洲电影节了。
本以为自己驾轻熟就,没想到丢了个这个脸。
然而或许观众的目光关注了一下路泽,摄像机的目光关注得却是这一位凭借《一次别离》在柏林电影节上大获全胜的柏林影帝,路泽有些酸地想,再拍一个同类型的照样能受到戛纳青眼
嗨,大概是最近太顺了,别人的得奖了路泽酸。他只能自我安慰,这部电影是最后一天上演,也没像他口碑发酵什么的,总之
草!不带政治就不能活?
他就是不服。
哎哟,什么破烂玩意,不是说好的不在乎这些吗?你在金马说的话是扯淡?可是他能够服气那种演技起码和他持平的,这个他说实话自认为自己表现的好一些。但演技这个东西见仁见智
一团乱麻,满脑子浆糊。
带着这些乱七八糟的想法,路泽试图甩开脑子里带有偏见的想法,保持理智,但接下来的颁奖礼注定他是全程梦游。看来真正完全不在乎,对于这家伙现在来说还很难,还要慢慢习惯。
也不是金马上一时口嗨,而是需要亲身实践的。但接下来的事情他还是知道的,今年的戛纳注定要争议大爆发了。
纵观戛纳的历史,场刊高分拿不了金棕榈大奖几乎已成定式,所以口碑的两极分化的《我是布莱克》获得了金棕榈最佳影片也不是多意外——这也是肯·洛奇第二次获得金棕榈和第十三次角逐大奖。
然而场刊前8名只有肯尼斯·罗纳根的《海边的曼彻斯特》获得最佳导演奖,还是和《私人采购员》并列的,就有所争议了。
但显然争议的不止这个。
评委会大奖由泽维尔·多兰《只是世界尽头》摘得,评审团奖由安德里亚·阿诺德《美国甜心》拿下,最佳编剧给了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