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小说

甲组(3 / 6)

身。

不如说先看看这算科的题,她能不能勉强考出个分数来,不论是哪一科,好歹过了乡试再说。

她低头看题,题目比她想象中杂。

前头五道大题,包括《九章算术》中分离系数法表示的一元二次方程,以及盈不足法的双设法问题;《几何原本》中圆内接四边形和外切多边形的尺规作图作法等等。

还有一些极其实用的,建房所需的开平方题目;赋税与粟米计算需要的比例算法与等差数列求和。

而且……甚至还包含大量工科题目。

比如有一道二选一的大题。就是计算鲸鹏燃料、气囊尺寸与浮空力;亦或是计算利用斜面与定滑轮运输时所需工人数与上升速率。

也是了,大明好歹是能建造出汽船鲸鹏,几何原本与牛顿定理最起码也已经传入了。

还有五选一的常识工艺题,涵盖包括冶铸、制糖、陶埏、节令与兵器制造。

这显然也是鼓励算科学生了解工匠,或是工匠子弟考学读书。

不同于经学一科的道德假大空,算学作为培养技术人才的科目,显露出了令人动容的实用与踏实,仿佛在考量每一个学生——不谈前程仕途,只看你是否能解决百姓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造福一方。

卷子上满满的干货,不是说要难倒学生,而是要他们做一个能克服难题,仔细认真的技术人员。

俞星城深吸一口气,从一旁拿来张纸,把每一道题目中天地乾坤亦或是方田粟田等词语,换成了数学符号。旁边虽摆了算盘,但俞星城多年没用过,还不如心算来得快。

题目只要理解了,大抵就是高中水平,毕竟只是乡试,如果是会试可能就更难了。其中有几道题规定的算法,大抵是这几十年的数学家命名的算法,她不太懂那命名背后的含义,只能照着自己知道的解法来答。

有些题目标明一题多术可加分,她也一股脑把自己所知道的解法都写了上去。

估计很多解法考官未必能懂。也必定有些是她算错了数或者没读懂题,但俞星城已经不大有所谓了。

她再抬头,已经是桌前换了第三根蜡烛,天色漆黑。

一排十间号舍里,只剩两三人了。

军士一边收卷一边笑道笑道:“你回来这么晚,奋笔疾书可算是写完了。”

俞星城笑了笑,看着吏员糊名之后才离开。

她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做了对的选择。

如果能正常补考,她自然还是会再回去补考经学,对主考只说这门算科是写着玩的。

如果不能补考,舞弊顶名案闹大,她就会看看算科能不能有个成绩,让她先拿到官身。

但算科的官路很窄,仕途也不易,不比经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