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道门(3 / 5)
天道。地,既指现实的地球和万物,又指鬼魂受难之地狱。其运行受之于地道。人,既指总称之人类,也指局限之个人。人之一言一行当奉行人道、人德。鬼,指人之所归。人能修善德,即可阴中超脱,脱离苦海,姓氏不录于鬼关,是名鬼仙。神仙,也是道教教义思想的偶像体现。道教是一种多神教,沿袭了中国古代对于日月、星辰、河海山岳以及祖先亡灵都奉祖的信仰习惯,形成了一个包括天神、地祗和人鬼的复杂的神灵系统。
道教徒有两种:一种是神职教徒,即‘道士‘。据《太霄琅书经》,‘人行大道,号曰道士。‘,‘身心顺理,为道是从,故称道士。‘他们按地域可分为茅山道士、罗浮道士等。从师承可分为‘正一‘道士、‘上清‘道士等。按宫观中教务可分为‘当家‘、‘殿主‘、‘知客‘等。另一种是一般教徒,人称‘居士‘或‘信徒‘。‘宫观‘是道家最主要的组织形式。宫观是道士修道、祀神和举行仪式的场所。道教另有一些经济组织(如素食部、茶厂等)、教育组织(道学班、道教经学班等)、慈善组织(安老院、施诊给药部等)。
如形成于东晋时期的上清派,以专门传播习炼《上清经》而得名的,信奉的最高尊神是元始天王和太上大道君。并尊南岳夫人魏华存为第一代宗师,上清派奉持的正典为[上清大洞真经]、[黄庭经]。其修炼内容有胎息,固精炼炁,符录诸术等
道门传到本朝最显赫的是矛山宗,即茅山派,是以茅山为祖庭并承继上清派而形成的道派,创始人陶弘景,编撰《真灵位业图》为上清神谱,崇奉元始天尊为最高尊神,该宗派诵习的主要经典有《上清经》,兼学《灵宝经》、《三皇经》和《正一经》等经戒法录,其修持方法以思神、诵经为主,结合服食、导引、药饵、内外丹养生诸术,提倡众术合修以得长生之道,至本朝能人辈出,有道师潘师正,司马承祯,李含光等先后供奉宫廷。本代道师吴筠更是以《南统大君内丹九章经》,在宫中很有市场,宠眷不衰。
而青城山所属的是北天师道,创始人是北魏寇谦之,是由寇谦之改革三国张鲁留下的五斗米道而形成的,故又称新天师道。其正典为《老子想尔注》。吸收佛教“轮回生死”之教义,儒家伦理道德规范,宣讲善恶报应,主修服饵修炼之术与符水禁咒之术如方技、符水、医药、卜筮、谶纬等。
相对的另一支南天师道,为出身于江南士族名门吴郡陆氏的道士陆修静,沿袭南方原五斗米教典章,统一、规范和编订完善了道教戒律和斋醮仪式,南北朝对立中,发展独成一家,其道门道教戒律和斋醮仪式,是为后世各家引用,乃至修撰道藏全书之根本。
而灵宝宗的开创人是三国时琅琊人葛玄,其特点是,尊崇元始天尊为最高之神,又敷衍十方有度人不死之神,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