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3 / 4)
当然在,另一方面,真正有心人自然是不会认为那位弃都而走的皇帝陛下,会真的去上阵领军杀敌,于是在皇帝英明神武领导下,太子的亲切关怀下,那位横空出世,来历成迷的左龙武将军同正总北军宿卫事梁容若大人,就成了各方格外关注的目标和焦点。相较同样抵报中监战得力的皇太孙广平王,身先士卒的建宁王两位殿下,自然也要更引人注目。一时之间大江南北,关内塞外,皆有传令,速查此人来历。各色探报眼线顿时沸腾起来。
只是那熊雷及曳落河兵的首级的也被充分利用起来,连同缴获曳落河的旗帜甲仗传缴四方,晓谕州县,鼓舞军民,稳固人心。大有宣告天下贼兵之最强不过尔尔之意。只是不免有好事者留心到那首级似被烫熟过,不由想到余下部分的去处,再联想起捷报背后一些传闻,不禁平白生出些让人面色发白想法来,更让食人将军和剥皮军的传说愈发深入人心。却是许多人始料未及的。
而那一手文笔精灿的《晓谕军民告》就是这位裴冕亲手草就的。
言谈间,倒是恭谦得体,让人很有些好感,谈起“太子殿下,也常挂念大人”又言“每每言及,得教诲良多啊”“建宁殿下,更是尝不能并肩杀敌,为撼啊”又说了些平凉朝廷的人事,言及今后当多得仰仗纭纭。方才告辞走去。
只是这一番下来,我还没说上几句话,却已招的不少瞩目的,嗡嗡议论或曰窃窃私语,显然已有人揣度起我和太子还有什么其他的干系。
“梁大人”又有人唤住我。
却又是那位房倌领了一干人上来,我才看清,这位相貌清逸,儒雅风流,很有风骨的新贵,表情上倒也没有多少倨傲,相当客气说了几句不着边际的“图复关中,尚需仰仗大人了”,一时让我摸不着头脑,要说收复关中,应该去找崔圆,他的节度使军兵精粮足才是主力。
引见介绍了些人,说是“心怀故国旧愿”“愿为助力”的志士纭纭,尾随而上,也是之类也是一片“闻大人破贼无数”“愿附骥左右”之类的赞誉交加。哪怕是和我不熟,也热切要套个近乎,表达些善意。客气的奉承和礼敬当中,看面孔却多是那些新投来的官属……
“其实这也别无他意,那些人只是看好的大人罢了”行军长史薛景仙手把一盏新茶,笑而提点道。
“这算什么,多而无益罢”我没好气的道。
他自是故不做理会我的面色。悠然自得道
“要知道,大人地位超然,又是最接近皇上的禁将,我握重兵,还有外戚的身份,前途非比寻常令人,不足一月内皇家两度赐婚,这般恩遇,在旁人眼中,圣眷之隆,无出其右。裴大人又坐实了你与新君、太子相厚的情形,想攀上的自然大有人在,”
看我颇不以为然,泯了一口又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