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小说

第532章 你们玩得花啊?!(2 / 6)

什么的,为啥不搞?

你要信我,就在魔都那边儿用公司名义买房,然后在帝都用个人名义买。

贷款年限搞长点,小多能帮你办出60年的年限,你有闲钱就多买两套,别墅自住,大平层当投资,折扣包在哥身上……”

凭良心讲,这是非常靠谱的投资建议。

正常富豪最合理最合法的资产配置方案中,房产投资是非常重要的一项。

国内的好多上市公司都在买房投资买房保值,关键时刻的年报全指望着卖楼,个人更不例外。

尤其那60年的贷款,简直了都。

但是汪言特别不喜欢,更不需要。

系统的钱到底打哪儿来的,到现在还没有结论,反正来得很轻松。

所以汪言在开始学习经济学以后,一直在思考这钱应该怎么花。

尽管大少看不起新古典经济学,但是却不得不承认,经济学的存在有着特殊的指导意义。

花钱的学问是很大的。

比如通货紧缩这个事儿。

古代王朝中后期,土地兼并到一定程度,大量财富聚集到少数人手里。

公侯乡绅们再怎么铺张浪费,消费能力都是极其有限的。

于是就导致大量的钱财被堆在仓库里,难以流通。

结果便是经典通缩——粮食蔬菜卖不上价,形成所谓的“谷贱伤农”,让农民财富缩水甚至背负外债。

此时,只要发生一次天灾,就可以制造大规模的破产流民。

古代的每个封建王朝到了中后期,皇帝都会试图打击豪强、抑制兼并,延续王朝兴盛,但是从未成功过。

因为本质上这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不是政治问题。

统治者抄掉十个和珅家,充实国库,但整个士绅阶层的倾向仍然是储蓄,而不是消费,你能靠国库熬多久?

铸再多的钱币都难以流通。

流通的钱少,“钱”本身就贵。

作为一般等价物的粮食,就会一直对“钱”贬值。

一石米十几钱,看似是繁华盛世,但农民的生存可没那么简单。

除了粮食,一个家庭还需要柴油酱醋茶盐医,样样都需要货币。

然而主要产物却卖不上价,怎么破?

所以,一定会背债甚至破产。

恶性循环下去,直至掀翻当前王朝,开始下一个轮回。

介就是封建王朝的周期循环,表象是土地兼并,实际上却是经济的不自洽,靠一两个英明皇帝杀贪官、整吏治,永远解决不掉。

在现代社会,道理仍旧未改。

国内……好吧,别的不提。

国内始终坚持对粮价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