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八章 温侯(2 / 3)
吕布怔了一下,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你是说司马朗?”
看见吕布这般迟缓的反应,戏策像看怪物一样的看着吕布,“将军,你别告诉我,河内郡大名鼎鼎的司马家,你都不知道。”
吕布满脸疑惑,“怎么,他们很有名吗?”
“啪!”
戏策将手掌重重拍在自己的脑门儿上,一脸败给你了的表情,开始对吕布讲起了司马家的过往由来。
据说,司马家的祖先是重黎,为夏官祝融(官职),历唐、虞、夏、商,世序其职。到了周朝,又以夏官为司马,在周宣王时,司马便成了姓氏。
至于这是不是真的,倒无从可考。
有据可考的是,在汉安帝执政时期,司马家出了一位大人物,征西将军——司马钧。
也就是司马朗的高祖父。
那时候匈奴人已经没落,鲜卑人还未崛起,盘踞西北的羌族,成了汉王朝的首要外患。
为此,双方前前后后持续打了一百多年。
司马钧少年从军,戎马一生,可以说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全都献给了这一场长达百年的战争。
“经过无数次的战斗和厮杀,司马钧将军终于成为了汉羌战场上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名将’。”
说到这里,戏策脸上的表情尤为古怪,似笑非笑。
吕布听来却不觉得有其他意思,静待着戏策下文。
戏策收拾了一下心情,遂又说了起来。
之所以说司马钧是‘名将’,并不是因为他骁勇善战,逢战必胜。恰恰相反,在同羌族的作战之中,司马钧几乎每战必败,胜率为零,是汉军避之唯恐不及的灾星,羌人却着实喜欢他得紧。
好在当时的车骑将军邓骘(zhi)对他青眼有加,司马钧不仅没有被问罪,反而得以重用、提拔。
直到元初二年,司马钧再一次为羌族大败,折损无数。
这一次,司马钧没了以往的运气,被征召下狱,最后在狱中自杀。
令人惊奇的是,司马钧死后,司马家不仅没有没落,反而势头见长,蒸蒸日上。
其子孙也多为各地太守,到了司马朗祖父这一代,更是名动天下。
听戏策说完,吕布算是对河内司马家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只是他依旧有想不明白的地方。既然司马家家大业大,为什么还要让司马朗来这边关。难道他家中长辈,就真不担心这颗苗子折在这里?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锦衣玉食是爱,呵护庇佑是爱,让其受苦受难,磨砺心志,同样也是。”
戏策悠悠的叹了口气,“所以,有的世家传承千年,有的世家昙花一现。”
吕布对此颇为认可的点了点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