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小说

第235章 杨誉之(5 / 5)

这样的姑娘来当刺客,不知是可惜还是正好。

我也不戳穿她,就一言一语地聊着,除了义父,少有人能与我如此谈天,刺客因为职业的特殊性,寡言者居多,可寡言不代表话少,遇到投缘之人,自是滔滔不绝,说话犹如排山倒海之势,面前这女子便是如此。

既然都是刺客,本该认识一下,可不远处,义父和杨愗已经出来了,我便不能在此逗留,明明才认识片刻,可匆匆分别,心中竟是万分失落,今后再见,不知何年何月,刺客是不留名的,我告诉他,我叫李牧远。

李牧远是从前在书上看来的一个人,此人原是个教书先生,日子舒坦,胸无大志,谁知一日在给学生讲山川名胜时被问倒,那学生态度张狂,问:“先生又没亲身去看过,何以知道哪处风景宜人,哪出寸草不生?”对于这种学生,一顿板子就能解决,可这学生却恰恰戳中了李牧远的心中所想。

这学生所说不错,我今年二十又八,却仍囿于方寸之地,不见天下大好山川,更是不明圣贤书中真意,当天晚上,李牧远便收了行囊,拄着手杖,发誓要走遍这个世间的每个角落,看尽山河风光。

李牧远果真这么做了,还写了一本游记,记叙所见所闻,他四处为人传道授业,久而久之自然就名满天下了,后来有人请他去卫国入仕,却不想因直言进谏惹得主君不悦,最终还是不得好死。

李牧远的结局虽凄惨,可那踏遍万里路的志向却是我想要的,今生要报义父恩德,这等心愿已经不可能了,若有来世,我倒愿意做个李牧远那样的人。

而她告诉我,她叫李大仁,这定然不是她的真名,可我却很满意,至少天涯相见,互不留名这一点,我们多少达成了共识。

原以为之后便不会再见她了,可后来还是出了事,刘瑾没走,当晚还去了她投宿的客栈之中,派了几个身强体健的男子,连夜将她抬走了,可惜当时我与义父在一起,半步离开不得。

人是要去救的,但不是现在,我没想到的是,我所想竟被杨懋知晓了,我一心想着如何瞒义父,却忘了杨懋,他在这方面可谓极为敏感,若不是他过于嗜杀,我甚至认为他比我更有资格当一个刺客。

杨懋说:“皇帝陛下绑进宫的人千千万万,若是每个都去救,不知救到何时,我们各自有各自的归处,谁知那女子被绑进宫,可会又是另一番机缘?”

这番话,简直不像是会从杨懋口中说出的。

之后我便去了宫中救人,可这却成了我一生中最后悔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