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三章 拖出去砍了(4 / 5)
过范文程。
在后世,红安、麻城出了将近两百名的上校以上的军将,是因为红安、麻城的百姓天生就会打仗吗?
红麻起义是十分成功的,并且这支队伍一直坚持到了全国解放授勋。
而在那段时间,星星之火之时,全国成功的、失败的起义,不计其数,在征战的过程中,又有多少将星陨落?
黄埔军校建校之后,土共仅仅参与了其中的六期,培养了不到八百名将官,而活到全国解放的仅有数十人。
而黄埔军校给常凯申培养了多少将领?
十二万。
是常凯申没有人才吗?十二万的将领,他常凯申不是照样输的体无完肤?
范文程是蛮有才的,但是这种有才,是建立在,范文程极度了解明廷,了解大明的优势和劣势,能够针锋相对的制定策略,为敌画策,出卖祖宗为敌出谋划策的狗头军师。
为了讨好主子,什么主意都能想出来而已。
什么叫做大节有亏?
这种人为了所谓的实现自我抱负、济世救民的心理,高呼良禽择木而栖、识时务者为俊杰的口号,行通敌叛国之事,朱由检留着他干啥。
千金买马骨,他范文程还真不配这马骨。
范文程目瞪口呆的看着大明皇帝,还想申辩之时,就被锦衣卫的大汉将军拖了出去。
“王伴伴去监刑。”朱由检让王承恩去监刑,就是保证范文程必死无疑,他准备什么样的后手,都没用,该死还是得死。
是大明拿不出改制的法子吗?
是大明没有比范文程更有韬略的人才吗?
恰恰相反,大明的翰林院出身,大把大把的文人士子们,他们清楚的知道如何解决大明顽疾,完全心知肚明。
之所以不说,是因为完全无法实现。
朱由检真的想问策,给科举直接开个“崇祯十问”,他收到的答案比范文程的这份攻略更加详细。
大明阶级真的固化了吗?
这次主持科举考试,会试正考官的人,名叫孙之獬,乃是淄博白塔镇大庄村人,地地道道的农户出神,家中乃是富农,爬到翰林院检讨一职,甚至能够主持科举考试,这是阶级完全固化的表现吗?
朱由检对孙之獬十分不喜欢,钱谦益是江南第一个顺从鞑清剃发令之人,那么孙之獬就是在京师第一个顺从鞑清剃发令的人。
顺治元年,朝臣满汉分列而站,满人说他是汉人,不让他站在满人一列入班,汉人说他是满人,不让他站在汉人一列入班,着实的左右为难。
钱谦益在投清之后,依旧在很长时间里,积极展开反清活动,为南方的抗清活动提供了极多的帮助。
孙之獬就不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