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小说

第一百六十三章 皇帝在战争中的作用(4 / 5)

怎么了得?

孙权准备撤退的时候,张辽在城头一看,再次带兵出城,追击孙权,意图在曹操调遣的主力驰援到来之前,咬住孙权所部,最大程度上,削弱东吴的实力。

孙权在这次的指挥中,同样被冲阵弄的慌了手脚,留下了凌统断后,匆匆南逃,而渡桥被焚毁后,留在逍遥津北的吴军只能投降。

孙十万这个外号,文人墨客连为尊者讳的传统都无法遵守。

这两次被同样的方式、同样的人、同样的人数,打的溃不成军,而且是十万之众对阵八百之寡,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极少,但凡是有就值得大书特书一番。

这一战,堪称经典中的经典。

孙权在指挥中是不是犯了纸上谈兵的毛病?

其实也没有。

纵观合肥之战,孙权也没有什么太过明显的失误。

比如驻营没有水源、轻信奸细之语、轻敌冒进、好大喜功之类的错误,孙权只是简简单单的进兵,被八百人痛打一顿士气大跌,围城,军队染了病,退兵,被八百人追击,被八百人击溃。

只能怪张辽本人实在是太猛了。

所以张辽在江东也有了小儿止啼的传闻,谁家的小孩一旦哭了,大人们就会说,张辽来了,张辽来了,孩子瞬间就不敢再哭了。

在兵力方面,东吴方面出动了包括吕蒙、蒋钦、甘宁、凌统、潘璋、徐盛、宋谦、陈武、贺齐等诸多名将,这可以说是东吴在建安二十年的全明星阵容,可谓是倾巢而出。

结果在合肥之战中,死的死,伤的伤。

朱由检将武庙这些在民间不甚闻名的武哲的功绩补了课之后,皱着眉头思虑了半天,从一个皇帝的角度出发,朱由检悟出了一个道理。

战争,是所有人类游戏中,对精密度要求最高的一种。

大范围有效杀人,是一门只有少数人才能够掌握的技能,而且战争的发动和结束,以及战争的统领,需要极高的军事天赋,比如某位教员,就深谙此道,四渡赤水,人人敬服。

孙权自以为军力数十倍与敌,却两次被张辽杀的人仰马翻,丢盔弃甲,张辽的斩首行动,在孙权的指挥部,形成了局部人数优势之后,东吴方面的指挥部的失去了它的指挥作用,是战争溃败的关键。

孙权在这个过程中的表现,堪称无能。

朱由检自己恶补了不少的军事方面的知识,但是补充知识,不代表有这方面的天赋,他对兵事,并不擅长,纸上谈兵的笑料不要太多,这方面朱由检的认知非常清楚。

所以在接下来的战争中,朱由检终于摸清楚了自己这个皇帝的定位。

不给大将们添乱,不管是炮轰老奴酋的袁崇焕,还是两百取镇江、活捉佟养真的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