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 这波啊,这波就是忠奸合流(3 / 5)
,可是大明旧臣。
这种完全不同的选择,说明了一个问题,对于大明百姓而言,大明烂了,大明必须得反,但是清军入关了,鞑清更是要反,而且为了反清,百姓们连糜烂的大明都能够忍受。
如此之下,为何大明的百姓还逼着崇祯皇帝自杀了呢?
因为全天下,直到现在,都没几个人把建奴当回事。
关外太远。
大明的舆论口,都被明公们控制着,他们深得此种精髓,朱由检画的简笔画,只是他们众多手段的一种罢了,他们操持着舆论,营造着虚假的繁荣盛景,却对建奴的威胁不闻不问,偶尔有些笔正,比如写了《辽海丹忠录》的陆云龙,最后的书,只能打折出售。
这种风气,必须改变,而紫金阁,朱由检对此抱有厚望。
但是宣传机器开动之后,必须要事实性的威胁,建奴在这方面做得很好,早在万历年间,老奴酋已经察觉到了燕山防线,处处都是窟窿,但是老奴酋也好,小奴酋也罢,他们十几年硬是忍住了自己的劫掠的欲望,直到崇祯二年,关外扫平之后,直接越了高地塔,拿下了门牙塔的遵化和蓟门。
就是温水煮蛤蟆,要把大明给煮死,这一点上,朱由检认为是范文程这个崽种,从中作祟。
本来一个匪帮性质的建奴军事掠夺集团,硬生生被范文程这个崽种,弄成了鲸吞天下之势。
入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估计这些都是范文程的主意。
按照以往的惯例,比如也先和瓦刺部崛起之后,第一时间就是到宣府扣关,中原富硕,稍加劫掠,就能吃的大腹便便。
建奴忍了十多年了,至今没有扣关,也是大明朝的百姓们,没有意识到建奴已经成为大明心腹大患的原因,等到建奴入了关,已经为时已晚。
朱由检在琢磨怎么调动舆论口,黄立极也在琢磨。
“王大珰。”黄立极听到门房回报,赶忙下了文渊阁,来到了文渊阁之前。
王承恩是司礼监的提督太监,两个人算是平级,当然论和皇帝的关系,自然是王承恩更近一些。
“万岁爷拿来的画,若是有人连章弹劾耿巡抚,就把这画登出去。对了,把补子抿了,万岁爷当时画的时候,没想太多。”王承恩没进文渊阁,反而是和黄立极在宫里转了起来。
文渊阁就在宫里,两个人在小道上,缓缓而行。
“万岁爷最近忧心之事,其实就是大明的舆情,这方面内廷十分薄弱,黄老师父得多费费心,万岁爷最近关注的比较多。”王承恩边走边说,他要将万岁爷最近的一些担忧,和一些臣子分享,让臣子们及时的把握风向标。
“某知道,万岁把我从辽东叫回来就是为了这个,万岁很不待见钱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