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小说

第一百三十七章 清丈势在必行(3 / 5)

清廷对其忌讳莫深也就罢了,甚至在孝庄文太后死后都不得安宁,一直未曾能与皇太极合葬,而是埋在清东陵内。

一直到了雍正朝时,孝庄文太后才移陵至昭西陵,算是和黄台吉的昭陵合葬了。

所以多尔衮这个皇父摄政王,就很尊贵,这种尊贵是建立在自己的侄子福临,也就是顺治皇帝莫大的个人屈辱之上。

但是福临又不得不对多尔衮尊敬,因为福临是清廷的皇帝,他首先是一个皇帝,然后才是孝庄文太后的儿子。

多尔衮很擅长谋身,在一片石之战中,招降了平西王吴三桂,打败了李自成,彻底打开了山海关的大门,实现了九代建州人,都无法实现的梦想,入主中原。

随后多年,多尔衮多次招降明季旧臣和李自成旧部,为清廷入关,立下了不世功勋。

不管多尔衮做了什么,小皇帝福临都得忍着,他得靠着皇父摄政王多尔衮的威信,维持鞑清的统治。

而在多尔衮受伤不治身亡之后,顺治皇帝也不得不给了多尔衮一个“清成宗”的庙号,谥:懋德修远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

人称:成宗义皇帝,取天下为成,让天下为义,所以是成宗义皇帝。

多尔衮死的时候才三十九岁,遗体从北古口回京的时候,顺治皇帝亲自率领大臣出东直门五里,身着缟服迎接遗体,当场追封了这个成宗义皇帝的名头。

没过两个月,顺治皇帝已经完全将朝政,把握在自己手中之后,直接把多尔衮的追封个褫夺之后,还把多尔衮的坟给刨了……

任何为多尔衮说话的人,比如吏科副理事官彭长庚、一等子许尔安等人称赞多尔衮的功劳,都直接被流放到了宁古塔充军。

所以多尔衮一辈子都在谋身,从十四贝勒领十五牛录的旗主,到墨尔根戴青,再到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清成宗义皇帝,这一系列眼花缭乱的头衔背后,就是多尔衮这个人,极其擅长谋身。

当不能力敌的时候,多尔衮甚至都未接战,掳掠了一番,就远遁而去,除了让毛文龙大失所望以外,多尔衮保住了自己的十五牛录,也就是四千五百的兵马。

关外,是一个拳头大才是硬道理的地方,没有拳头,是没有人会听你话的地方,若是这四千五百人,被毛文龙逾十万人包围在义州城,但凡是没有突围成功,他多尔衮不管是被俘虏还是逃出生天,到最后的结果都是惨淡收场。

所以,多尔衮不是畏惧大明皇帝的天威而逃遁,而是为了谋身而逃遁。

“这个人呀。”朱由检叹气的看着手中的奏报,对多尔衮十分的不满。

剃发令就是出自多尔衮之手,在入关之前的清廷和入关之后的清廷,完全是两个样子,剃发令的出现,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