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小说

第一百二十六章 忽然之间,海晏河清(3 / 5)

,温体仁不管怎么解释,都解释不清楚了。

“责令锦衣卫、都察院、刑部、大理寺一同前往,四堂会审此案。”朱由检稍微看了几遍账目,这一看就是出自户部尚书毕自严之手,他不疑有他,大概是确有其事,才对着王承恩如此交代。

朱由检倒不是那么愤怒,温体仁要是这么容易倒台,他们就不是明公了,这八千亩田地,不用几天就会变为民有,或者公田,最后不了了之。

崇祯年间,从崇祯元年到崇祯十七年甲申国难,整整有五十员朝臣入阁,被人笑称五十宰相。

内阁首辅共计十七人,一年换一个首辅,被人诟病,其实朱由检恰好盘清楚了这五十员朝臣们的来路之后,发出了感慨。

说是五十人,其实绕来绕去就那么几个人。

崇祯元年到五年,是温体仁和周仁儒合作期;

崇祯六年到十年,是温体仁专政期;

崇祯十年末到十三年,是薛国观专政期;

崇祯十三年到崇祯十六年,是周仁儒专政期;

而崇祯十七年的首辅,是陈演和魏藻德。

陈演和魏藻德都已经到了甲申国难之时,所以崇祯年间的政治舞台上,大体上就是温体仁和周仁儒两人。

而薛国观,既不是阉党,也不是东林,他只是一个西党,又不愿意攀附魏忠贤之人,为了给皇帝搞钱,把自己的命都搭了进去。

所以,温体仁和周仁儒可以说是东林的两大派别,即可以互相为敌,又可以互相合作。

结果作为两大龙魁之一的温体仁陷入了八千顷田地之事上,而周仁儒陷入了股份制文渊阁大学士的风波。

两个人此时漏出的马脚,不得不让朱由检怀疑,是自己没用力,这两位权臣就要倒下了,还是两个人在朱由检面前演双簧。

文渊阁大学士的廷推,备受瞩目,这决定了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大明明公的江湖地位,而这个廷推又难以抉择。

原来的崇祯皇帝,为了省事,直接搞了个金瓯,里面写上名字,然后皇帝抓阄,这种枚卜掣签,来推举大明朝权力核心的文渊阁大学士,可想而知,最后闹的多么难看。

但是崇祯皇帝有办法吗?

没有。

一如现在的朱由检一样,他也没办法。

廷推内阁和京察这两件事,本身就会引发无数的党争,不想引起党争,就用这种抓到谁就用谁的方式。

无奈之举,但这就是魔幻的大明朝现状,若是不想闹得党争再起,闹得大明朝上下鸡飞狗跳,原来崇祯皇帝那个抽签的法子,是最好的法子了。

任贤与能,可是谁又是贤人,谁又是能人?识人之明这四个字,看似容易,却是人间至难之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