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明养济院(2 / 5)
上废奴,也是在先秦时候就已经完成,虽然还有卖身契和奴婢的存在,但是整个中原王朝的基本脉络都是强调废奴的重要性。
其实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为了维护向心力,加重百姓对朝廷的美好想象来巩固权力。
但无论如何,在秦以后,中原王朝短暂的出现奴隶制,只有灭亡北宋的金国、短暂入住中原的蒙元、还有满是包衣奴才的清廷了。
奴隶制是一种极其落后的生产方式,阻拦了生产力的提升,降低了国族构建的进程。
清末,近百年的屈辱史。
很多人都以此来证明我们传统观念的落后,说明中原王朝,从几千年前,就已经埋下了落后的隐患,从根子上都是错的!这个国族存在就是原罪!
而恰恰忽略来了奴隶制本身,就是我们用了近两千年缓慢消灭,却在清朝时,以包衣的形势出现,而对社会生产力提升阻碍。
忽略了事实的本质,故步自封才是错的。
朱程理学这种东西,在北宋南宋都不吃香,到了明朝有过短暂的时间起复之后,就再也没有什么显赫人物。
李贽在嘉靖年间建立学院,可是有女学班,在大明,女儿身,也是可以出门上学的。
倒是在清朝时,朱程理学反而成为了显学。
这一切的种种,都是资本主义在中国历来只有萌芽,但是从来没有发芽的原因,中国这个世界就与资本主义格格不入。
道德约束力量的强大,在大明的世界根深蒂固。
如何毁掉这股约束的力量,将百姓的力量彻底释放出来,就是朱由检的主要工作。
而此时,大明已经逐渐有些人看到了百姓的力量。
“今天奏的曲子是《胡笳十八拍》吗?”朱由检听着琵琶声忽然问道。
田秀英指间的动作一停,点头说道:“万岁英明,正是胡笳十八拍。”
“为何田贵人今日的琵琶声中,隐隐伏有杂乱之声?何事让你如此心事重重?”朱由检笑着问道。
胡笳十八拍,乃是三国时蔡文姬所作。
蔡文姬幼年时害病,双目失明,但是耳朵却是极其灵敏,能够从曲中听到吉凶,是三国时的鼎鼎大名的才女。
归附大汉朝的右匈奴,看到中原大地遍地狼烟,诸侯割据群雄争锋,右匈奴趁机叛乱,将蔡文姬掳掠到了草原之上。
蔡文姬才草原上生活了整整十二年,直到曹操统一北方后,才花重金,将故人之后赎回,嫁给了董祀。
董祀做屯田都尉的时候,侵占了军屯,被曹操发现,按律当诛,蔡文姬找到了曹操求情,献上了这《胡笳十八拍》,在草原的十二年的时间里,对归汉的相思之情,在这《胡笳十八拍》里体现的淋漓尽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