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小说

第一百一十一章 不忘初心(2 / 5)

升将手中的堪舆图和笔记递了过去。

这都是这些年在大明做知府的时候,做下的笔记,他有着详细的调查,才会说天下有变,应该提前做准备,而且他厉兵秣马的原因也是如此。

他还以为自己会等上几年,但是没想到万岁直接让把他提领天雄军进京了。

这都亏了万岁爷身边的大珰王承恩,去接王徵的路上,遇到了自己的衙役骑卒。

当然王大珰没有上谗言,而是将情况打探清楚后,才说了出来。

天下大乱将至,但是今年一场大雪,让他把这道奏疏压在了手里,再也不能说给万岁听了。

因为瑞雪兆丰年,若是陕西、山西的大雪能够带来足够的降水,消灭蝗虫,次年旱情缓解之后,他这个观点,就成了妄议朝政,颠覆朝纲的言论了。

“这本笔记能借给我看看吗?”孙传庭看了半天,这里面不光有卢象升调查流民的走访,还有大量练兵的实际记录和总结的驭兵之道。

而这方面正式孙传庭说欠缺的内容。

卢象升有些唏嘘的说道:“伯雅要看,那就拿去,那边还有半箱子,都是这类的笔记,你当做是传记看就好了,里面有些自夸的话,还请伯雅提某保密,都是少年放浪形骸,夸下的海口。”

谁都有少年的时候,卢象升同样也有书生意气,挥斥方遒,自己年轻的时候,也觉得自己当了首辅,这天下必然是海晏河清,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卢象升逐渐的放弃了儿时那些幻想,变成了专攻军政的将官。

再回头看自己少年时候的话,觉得不堪回首。

是自己忘了当年许下的大话,他无脸面去面对那段激昂的岁月罢了。

皇帝下了诏书,让他升任右参政兼副使,整顿大名、广平、顺德三府的兵备,就是以文转武,虽然很多人劝他,但是他依旧提举了天雄军这一差使,并且过了年前往陕西、山西平定民乱,安定地方。

“人生谁无少年时,甜苦酸辛各自知啊。”孙传庭当然看到了卢象升那些传记里的一些评语,对朝政的一些见解,和一些当年许下的大话。

卢象升笑着介绍这练兵的种种:“其实这练兵万岁深得精髓,不打是没有强军的。整日里操练是必不可少,若没有操练则没有军队。”

“可是这新军最大的毛病,就是一到了战阵,就软了脚,砍人都不知道是刀背还是刀身,火铳对着天空尤不自知,还喷到自己人,就麻烦大了。”

“可是咱们万岁,以西山的山魈和通惠河的黑眚为实战练兵,就是一个最好不过的速成的法子,通惠河上的陆龙王,还有那无为老母手下那些教兵,都是下手的对象。”

孙传庭的了然的点了头,对于卢象升的这个提议深表赞同,他笑着说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