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小说

第八十六章 世界线收束(3 / 5)

比如放弃驿站的话,难道是地方搞的鬼?

“京师的冬天已有三五年没下雪了吧。”朱由检哈着热气,看着雪花纷纷扬扬,心中的喜悦更胜一筹,自从登基以来,最大的利好消息已经出现了。

“皇叔,毕自严这两天上了道奏疏,皇叔斋戒,我就暂且压下来了,陕西、山西军饷欠俸的事,大约是应该解决了。”张嫣将一本奏疏递给了大明皇帝。

朱由检看完奏疏,面色大喜过望,他终于搞明白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大明厂卫鹰犬之能,不必多说,但是随着朝内大户们借名财产越来越多,哪怕是魏忠贤抄家,都只能抄出一地鸡毛来。李自成在京城,到底是怎么抄了七千万两金花银,是朱由检内心一直以在最特么疑虑的地方。

凭什么李自成可以,大明鹰犬却不可以?明明是大明皇帝先抄家的!

第二件事,为何孙承宗这两天反复提起陕西、山西欠俸,这一点不符合孙承宗的性格,大明皇帝没有钱,你说的次数再多,大明皇帝还能无中生有?!

其实都是因为毕自严这里传来了第二个利好消息。

大明京师也好,地方也罢,经纪无数,这些经纪买办,都是这些朝臣们的借名的对象,但是这些经纪买办属于哪位明公、勋戚、豪商、乡绅?

谁都说不清楚。

但是大明驿站的民信局里的文书,就真正成为了突破口,所有的线索,都收束在了驿站的民信局之内。

大明驿站的民信局,起于隆庆年间,张居正的驿站条例,为了让驿站增收,张居正觉得宁波商贾创立的民信局,就有一个业务,经办汇兑。

而这一出经办汇兑,就成了最原始的银行系统,异地存取银钱的功能虽然还不存在,但是汇兑已经出现,而这些汇兑作为依据的文书,就成为了搞清楚经纪买办属于哪位明公的重要依仗。

“所以说,都是好消息呀。”朱由检看完奏疏,对毕自严这位明末户部尚书的评价又高了一个台阶!

大明从来不缺少能人,而且这些人的能力之强,报国之心的热忱,比朱由检想的更加炙热。

耿如杞深陷囫囵,依旧忧心国事,出狱闻边关告急,丝毫不顾及依旧有恙的身躯,就要一百锦衣卫奔赴大同。

毕自严前后失去了两名户科给事中,二十余名户部官员,但是查账的事,毕自严依旧在大力推进。建奴都把箭射到了他面前了,但是他依旧抵死向前。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张嫣抿了嘴角,只要大明皇帝一听说来钱,就是这个笑容,开心的不行。十足的钱迷。

她笑道:“京师大约有六千余万两的银子的归属搞清楚了,经纪买办的隶属都搞清楚了,户部、刑部、都察院,以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