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小说

第八十二章 朕要议和(2 / 5)

有三贝勒也是,各部落头人也是,为何?!难不成大明锦衣卫和我尚虞备用处一样?”

“那倒不是,是驿传。”范文程小声的回答道。

黄台吉猛地坐直身子问道:“驿站?”

大明的驿站最开始名叫龙场九驿,洪武皇帝朱八八规定了大明驿站的功能是非军国重事不许给驿,而后关于驿站邮递的使用,确定了大明驿站的使用明细。

而后在永乐皇帝朱棣迁都北京,将燕台驿改名会同馆,而后将乌蛮驿与会同馆合并,玉河西堤建房一百五十间,作为馆址。

万历年间,四夷馆日益萧条,最终于与大明驿站的京师总枢纽会同馆合并。

【自京师达于四方设有驿传,在京曰会同馆,在外曰水马驿并递运所。】

而递运所的出现,也是张居正出台的《给驿条例》中首次出现,驿站通过递运所参与民间货运,其中原因,其实非常复杂。

地方群小时常聚拢而起攻击水马驿勒索驿银、捆打驿官。

而黄衣使者出京和京官谪守都会用到驿站,在沿途水马驿大肆挥霍。

比如司礼太监刘允在成都驿,一天日支驿粮百石,菜银100两,大大的加重了驿站的压力的同时,也造成了驿卒出逃屡禁不止。

为了阻止这一乱象,张居正放开了驿站与民间合作的关键,就是递运所的设立,朱八八的祖训是【非军国重事不许给驿】,我递运所和你驿传并没有关系。

各地驿站终于缓了一口气,逐渐稳住了驿站的运行。

水马驿靠水则马船皆备,而且还是各地军户摊派供给的政策,到了后期压根就没有马船,后来放开了束缚之后,大明的水马驿变得繁荣起来。

“能不能禁了它?这个驿传,以传令代之?”黄台吉试探着问道。

范文程是个能臣,一如匈奴的中行说,前秦苻坚身边的王猛,后赵石勒身边的张宾,孤儿寡母萧太后身边的韩德让,西夏李元昊身边的张元,元朝忽必烈身边的刘秉忠。

抛开一些成见,看他们的政绩,这都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极有韬略,有安国定邦之才能的能臣。

但是范文程的本质上,是个大明学士,他有自己的局限性。

比如说在他看来,这水马驿的设立,就是可有可无的存在,而且最主要的就是大明的驿站太过臃肿了,一个水马驿在范文程看来,十几个人足以支撑,但是往往聘了数百人去经营,冗员严重。

范文程思虑了片刻,才说道:“驿所的确是应当稍微精简裁撤。这些水马驿冗员过多,裁撤精简理所应当,还能省一些银钱。而且臣也怀疑民信局有的大明的探子,臣以为此举可行。”

黄台吉了然的点了点头。

大明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