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小说

第十五章 飞蛾扑火(4 / 5)

陵寝之事:“西山的陵寝已经选好了,九月正式开工,工部尚书薛凤翔已经将图纸给了台基厂,皇嫂看过了吗?”

“看过了,让人去内三库取银就是。”张嫣点头算是肯定了新的图纸和工程方案,她有些疑惑的问道:“可是修一个陵寝为什么有那么多非工部的人呢?内官监和工部还不够用吗?为什么还有一个推官,还有四个番邦人?”

张嫣问的是王徵、金尼阁、邓玉函、汤若望和罗雅谷。

王徵自然是广平府推官,《奇器图说》的第一作者,邓玉函是《奇器图说》的第二作者,也是伽利略的朋友。

邓玉函和汤若望两人,自述是大秦人,也就是罗马人,不过在朱由检看来,他们应该是德意志人才对。

真罗马人罗雅谷强烈反对两个人自述罗马人,并自称自己才是罗马人正朔,这也应征了朱由检的观点。

而金尼阁是那七千卷书的拥有者,自述是法兰西人。

这四个番邦人,都是万历四十六年,搭船从大佛郎机里斯本市登船,跨越了大洋,经历了一年零三个月的时间,才在小弗朗机人的聚集地澳门登陆,同样随他们登陆的还有从欧罗巴带来的七千卷图册。

而且搭船而来的二十二名传教士里,只有八名顺利在澳门登陆,甚至连金尼阁的亲弟弟都倒在了来华的路上,而这七千卷书册经过一年多的海上漂泊居然依旧保存完好。

这是何等的国际精神?朱由检愿称他们都是精(神)明(人)!

王承恩说的很对,他很馋那七千卷图书,对于知识、技术的渴望就写在他的脸上,承认各有所长,西学东渐,这没什么好丢人的。

不是大明没有了无敌舰队,朱由检大概会直接下令,前往意大利比萨大学,直接将伽利略从象牙塔里抓到大明来!

不惜一切代价。

欧罗巴在伽利略出现之后,对数学、天文、物理的深入研究,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实验和理论相结合,以实验为基础,具有严密逻辑理论体系的近代科学,正在欧罗巴的大陆上酝酿着一股名为近代科学的风暴!

开普勒正在小心翼翼的用着手中的望远镜刺探着宇宙,正在利用简陋的鹅毛笔,将行星与太阳的距离,利用行星的公转周期进行计算,探索宇宙世界的奥秘。

笛卡尔正高举着【我思故我在】,正在试图踹开人们的精神世界的大门,将理性、怀疑、探索注入到人们的精神世界,在数学、物理上,他正在建设着一个又一个不可逾越的高峰,为未来四百年的不可撼动的世界霸权地位,夯实着基础。

朱由检作为大明皇帝,作为历史长河里的一个重要烙印,必须在中原王朝的近代科学上,留下自己的脚印!

那么陵寝,就是第一个试金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