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一章风险投资(3 / 4)
大华实业的关联公司有十分之一被吸引来,就够他们吃的了。
虽然没有把苏城拉进足球圈子,杨靖善也算是了却了一桩心事,这才拿出银行的项目,交给杨明,然后道:“这些都是国内最近有的大项目,您看哪方面有兴趣,我就叫他们来和您细谈。”
对现在的国内来说,投资商就是爷一样的存在。前两年如火如荼的开发区被合并,归根结底还是开发商的数量和质量双不足。
除此以外,国务院对国企“抓大放小”的指导思路并未发生变化,而国务院所说的“大”通常是指副部级及以上的大型国企,一般在某些省会、直辖市以及计划单列市非常牛的国企,落在国务院的眼里,还是一个“小”字,最终能有一半活下来的都不容易,而要分出活的滋润的,用不着投资商和改制的,一个省里面也找不出几个。
所以,别说是让对方来找苏城谈话,就是让当地政斧的一把手亲自来请,也是能做到的。
苏城却是对这些虚务缺乏兴趣,摆摆手道:“我的要求你是知道的。现在,大华投资现成的有地产投资部,买下土地建成酒店,或者储备起来,这是我们成熟的投资手段,因此,第一阶段,我们还是考虑打包买下这些地产相关的资产。至于其他的项目,就要暂缓处理了。”
“我明白,我明白。地产相关的资产也很多的,尤其是银行直属部门送过来的,有不少。”杨靖善没有说不良资产的话,但还是从文件里找出了一多半。
地产是银行比较喜欢的抵押物,企业据此往往能贷出可观的现金。然而,银行贷款的数量多了,总会遇到资不抵债的破产企业,他们用于抵押的地产,就往往收归银行所有了。
而银行本身又是不做房地产的,所以,他们所能做的,就是将这些不良资产打包,卖给其他金融机构或者公司。美国有专门的金融集团做这方面的业务,著名的房利美和房地美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国内没有这种保险公司,就只能银行间互卖,或者卖给有需要的公司。
就中国90年代的企业经营状态,资不抵债的企业数不胜数,大华实业的选择也是一样。
苏城忍住没有翻开那厚厚的一堆文件,直到送走了杨靖善,才让办公室的文员将之迅速整理出来,然后一个人坐在椅子上看目录。
上万亩的北*京市土地、上万亩的上*海内环的土地,数十万亩的牧场和林场,甚至还有整块的县域开发区装入了包内……
苏城看了一半,就看不下去了,摇着头合上文件,道:“杨明,你让战略部的人研究一下政策,看哪些地产是能合法买卖的,哪些是有问题的……这些家伙,我看是什么都敢卖。”
“银行的坏账都要翻天了,国企的职工发不出工资来,当然是有什么卖什么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