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小说

第六百四十二章 血流成河(2 / 5)

“这就好像中石油,虽然无数人都以为它会涨,但该跌的时候还是要跌,不掏钱出来的信心是假信心。”苏城自然而然的给了一句。

杨明不解道:“这和中石油有什么关系?”

“哦……算了,一个长故事。”对苏城来说,要说信心和价格的问题,首先想到的就是中石油,可对90年代中期的中国人来说,这还是一个陌生的故事。

杨明自不去追问,笑道:“不管怎么说,苏董您的计划实现了。”

“哦,还没有完全实现。”苏城看看15.35美元上下浮动的油价,道:“这比前两天的价格还稍微高一点,对了,看你跑过来,什么事?”

“国内又派了人过来。”

“从国内派来的?”

“呃……好像是从法国,今天早上到的。”杨明也是经过信息局做了调查的,摇摇头道:“据说是国内派到法国进修学习的,临时派到伦敦。”

见吸引了苏城的注意,他低声提醒道:“叫杨靖善,级别高,学历高,背景好像也很不错,档案放在国务院,公费到巴黎一年多了。”

“哦,二代?谁家的?”

“还不是特别清楚,您知道的,信息局获取这这方面的信息还是比较少的。报告里猜测,应该不是非常特别的家庭,毕竟,他一直在银行里工作,晋升的速度也不是特别快。”杨明简单的解释了一遍。

90年代很流行留学,因为是全公费的,回去以后又能铁定提拔,算是最适合二代们的晋升途径。用一个简单比较就很容易理解,同样是到外地外单位两三年,支援边疆又辛苦又没有延续姓,回来以后,通常也就只能得到一级最多两级的晋升。而留学海外,即使是辛苦也是相对舒服的辛苦,回来以后,不仅很快会被提升,而且由于学历上的优势,还非常具有延续姓。其实,哪怕是没有晋升,免费到巴黎留学也是再好不过的事了。

来的这位主儿,自然比田栋梁的档次要高不少,何况,田栋梁本人还是苏城强行留下的。

如此看来,田栋梁的报告应当是发挥了作用。

将一名法国进修的银行人派到伦敦来,也算是用心了,至少了解国外的情况,若是再能有不错的英语能力的话,比从国内派过来还恰当。

苏城点点头,问:“人来了?”

“是,他想到办公室里来看看。”

“里面的小办公室和**作室以外,让他转悠吧。”苏城痛快的道。

杨明快步出去通知,一会儿带进来一名又高又帅的男人。

能到巴黎来进修的官二代,又在银行工作,想来也是90年代的富人了,换言之,这就是标准的中国高富帅呐。

苏城由不得感慨了两声,然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