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八章 这群狗大户!(3 / 4)
个,你说,五个平台难道会挤到一块吗?”
就在几天前,这些钻井平台还处于勘探状态,所以,分布在尽量广的地区是正常的。
王德煌缓缓点头,又道:“他们特意说2860米是什么意思。”
“如果距离很远的两个油田有同样的来源,深度相似也就不奇怪了。”施万可回想着众多的石油生成理论做着猜测。
90年代,或者说,直到20年以后,石油生成都没有普遍承认的权威理论,曾经用来说明石油稀缺的生物生成理论,正在露出越来越多的破绽。不过,尽管对来源的解释很难服众,但在油田的分布方面,理论体系还是相对完善了。
是找到了两个读力的油田,还是一个油区,在目前阶段,是要套用理论的。
最重要的是资本市场上,敏感的投资人们也会相信这样的理论。
苏城邀请的公司代表,即是见证人,也是参与者。
第二天开始,被整晚的噪音吵的头昏脑胀的王德煌等人,正式开始了自己的考察之旅。
施万可借机申请住到海上钻井平台上去,遭到了拒绝以后,就每天清晨上平台,傍晚回来。
苏城等人聚在一起,不停的开着秘密会议。
涉及到巨额资金和内线交易,七家公司的协调并不容易,再没有比海上钻井平台更保密和恰当的地方了。
最可怜的是两名纯行政官员,他们原本是被派来和“小鬼”打交道的,寄希望得到第一手的资料,以判断大华的油田规模。
可惜,钻井平台上的工人们和行政系的“小鬼”是两个频率波段,二人根本是无用武之地。
第三天中午,503号钻井平台进尺到了2860米。
王德煌满怀期待的等着他们试油,然而,503上的钻井队长并没有选择这样做,而是选择了继续下钻。
王德煌失望以及,找到苏城道:“到了位置,至少应该试一试吧。”
苏城摇头笑道:“我不懂钻井,没有他们懂。我以前在采油队的时候,是修机械的小工,什么时候试油恰当,现场判断最准。”
“那我们还要继续等下去?”王德煌看看附近不停交流的老外,无奈的道:“我们几个呆在海上,也没有什么事,要不先送我们回巴库,等到海上有了好消息,我们再过来。”
他是想要借助中石油在阿塞拜疆的人员了。
苏城却不想他到巴库嗅来嗅去,拍拍他的肩,道:“都等了三天时间了,再等一两天有什么关系,正好,我们在谈一笔生意,你们也听一下……是有关油管的。”
王德煌本想无论如何都要派两个人回巴库,不料听到了“油管”一词,犹豫了下来,半推半就的跟着苏城过去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