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小说

第五百七十六章 中标(2 / 5)

,大华实业和bp的分成协议的差值将近5%,相对于年产1000万桶原油的油田来说,就是50万桶油的差值。而以目前的利润来看,50万桶大约相当于500万美元。

也就是说,面对年产1000万桶的油田来说,静态下的60年才能弥补签约金的差值,换言之,若果6号油块的产量只有1000万桶,而签约金总额为3.2亿美元,大华实业将亏的一塌糊涂。

以石油公司正常的回报率,最迟五到十年时间,就应当收回成本,这些成本包括签约金和开采成本。前者是固定的3.2亿美元,后者则可以用活化指数来代替,放到阿塞拜疆,就是每桶每天4500美元。

用简单的方程组,就能够算出大华实业对6号油块的最低估计,至少要年产600万桶原油,才能在10年内收回前期投入——收回投入意味着没有赚到一分钱,还得贴入巨额的资金。

即使油价上涨,其利润也很难追平前期投入所造成的利息损失,同时损失的,还有不能低估的机会成本。

而年产600万桶原油,却是瑟坦油田的标准。

不管怎么看,瑟坦油田这种规模的大型油田,都不是能随随便便就冒出来的。

事实上,在没有充分做地质分析的情况下,前面几家公司已经对巴库附近的油田给出了极高的评价。可是,11个油块,是否能出现2个大型油田,还是充满悬疑的。

当然,如果6号油块的产量惊人,减少分成比例,增加签约金就变的有利可图了。

如果稳定年产1200万桶原油,虽然会因此多花掉8000万的开发成本,可每年的利润也会增加4800万,算上前期的开发时间,六到八年就可以收回成本,这差不多就是石油公司最能接受的回报率。

更进一步的比较,如果稳定年产2400万桶原油,尽管多花了2.5亿美元的开发成本,每年的总利润却会飙升到2亿美元,等于4到6年就可收回成本。

收回成本的速度越快,没有计入的利息和机会成本就越少,同时,未来一些年的收益更会大大增加。

每个石油公司都明白这样的道理,但除了大华实业,极少有公司如此豪赌。

年产2400万桶原油,意味着稳定的曰产7到8万桶原油。这样的数据,在石油高产的科威特或者沙特阿拉伯是比较常见到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获得一个油田的特许权,就能见到这样的高产油田。

对其他的石油公司而言,他们宁可分成低一点,也不愿意如此的冒险,共担风险是大型企业的立身之道,甚至可以称作是现代企业社会的立身之本。

诸如杜卡特之流的职业经理人,不仅没有资格,也不应该做出苏城这种充满风险的决定。他们背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