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小说

第五百五十六章 尽管提要求(2 / 4)

。因此,一个石油集团的财报里,即使有10亿美元乃至100亿美元的技术投入,最终分散到一个项目上,也不会太惊人。

除了勇猛到苏城这种的。

林永贵果然被吓住了,张嘴像是噎住了似的,道:“1.2亿美元?你就不怕血本无归?”

“自然是有了成果才增加投入的。而且,三次采油所也不是一个项目,他们申报项目,是要通过委员会审查的。”

“那也有点……太多了。”林永贵不得不承认,油田是拿不出这笔钱的。当然不是没有钱,胜利油田一年的产油量有3000万吨,也就是2亿桶以上,实现销售收入50亿美元不成问题,持续5年下来,投资1亿美元又算得了什么。

不过,国企的规矩是不一样的。油田拿10亿元人民币出来给大家盖房子可以,给大家发年货也可以,唯独科技投入,有着严格限制。

当然,这不是油田不重视科研,而是中国的科研环境极其恶劣。

一名研究员,无论是学校的还是研究院的,拿到项目奖金,先揣一半到自己兜里是常识,若是遇到心狠的,揣走八成亦未可知。而要监管的时候,根本无从下手。

如果说,中国的官场上还有一半的官员只吃不拿,那象牙塔里,凡是有资格做项目的,怕是连三分之一都没有。

大家拼了老命似的抢项目,争项目,创项目,十有**是为了学术[***]。更恶劣的是,除了项目主管能够克扣大笔的资金以外,其他人很少能够分润一二。这种结果,自然造成团队构成的扁平化,而在科研活动中,极度的扁平化并非是什么好事。

油田拿出的资金越多,学术[***]的贪污比例就越高,除此以外,被浪费也是曰趋严重。

苏城采取各种管理手段,外加高薪,才能维持一支起码的科研队伍,林永贵想要对根深蒂固的国企进行改革,基本属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稍稍思量一番,林永贵就放弃了学习大华实业的念头,道:“这回的三次采油技术,你得低价转让给胜利一套。”

“没问题。”苏城也没指望能赚多少人民币。

“你还要派人教会,包学包会。”

“你派人到大华的培训基地好了。”苏城咧嘴笑:“那里是大华的技校。”

林永贵全不知道苏城为什么笑,他很快就转移了注意力,问道:“胜利油田若是采用了这套技术,能增产50%吗?”

“幻想。”苏城摇头,道:“要有这么好的效果,得对油井进行针对姓的改造,像是压裂,就有宽缝压裂,多缝压裂许多种……”

“这么说,还是没有实验表现的那么好?”林永贵面露失望。每个油田都有巨大的产能压力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