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五章 远眺阿齐久(3 / 4)
间里,他就用掉了近4亿美元,由此存下的资本已是绰绰有余。
这种大规模的公关费用,在五六十年代的欧美,六七十年代的曰本倒是常常见到,进入90年代以后,就很少出现了。其实,就算是欧美公司有心在阿塞拜疆用钱砸出一片天,他们也不会像是苏城这样“鲁莽”砸钱。
至少,等到新总统上台再砸也不迟。
当然,那个时候的价位和收获肯定是不成比例的。像是阿齐久这样的庞大油区,到2000年以后,石油产能超过1.5亿桶每年,价值100亿美元以上,到2010年,阿齐久油区的产量是4060万吨,相当于30亿桶,价值3000亿美元。
简直是恐怖!
这相当于阿齐久油田每年就能创造一两个世界五百强榜首公司,或者几十个世界五百强榜末公司,或者三五个福布斯榜首富豪,或者几十个福布斯榜末富豪……
当然,90年代的石油公司,最多只能得到分成协议。更过分的桶酬协议也开始崭露头角。
而在90年代初,由于石油价格的低迷,石油公司尚有机会获得15%左右的分成协议的。这就意味着每年15亿美元到450亿美元的收益。
这还仅仅是最简单的初级收益。
放眼30年期的世纪合同,谁若是能掌握阿齐久油田哪怕是15%的石油分配权,那就是每年少则2000多万桶原油,多则4.5亿桶石油的分配权,放到华尔街,仅此这张合同,就能弄出几十亿美元的贷款。
若是一家美国公司的话,借此决定几个众议员,影响一两个参议员或州长也不算艰难。不过,换成普通的美国公司,要想获得这么多的石油产量,它本身的规模就小不得。
按照世纪合约超长的30年计算,摆在石油公司眼前的,是至少450亿美元的利益。
别说是苏城的4亿美元了,待总统选举结束,这些外国公司再多10倍的公关投入都不算多。
历史上,阿齐久油田最终被9家外国石油公司分食。其中,英国的bp公司为了得到部分合同,仅仅有迹可查的公关费,就高达4500英镑,约9000万美元。bp还邀请了数名影子内阁成员游说当地政斧,间接姓花在未来的外交部长或者国防部长身上的开销也不会少。
除此以外,bp公司为了贿赂阿塞拜疆的官员,还在伦敦大开姓派对,以款待那些有决定权乃至有捣乱潜质的家伙,甚至有传言说,英国的军情六处也插手期间……
从结果来看,外国石油公司付出的更多,获得的更少,但所冒的风险也要少的多。
苏城花费的4亿乃至更多的资金,极有可能打了水漂,这种概率和风险,至少相当于赌场猜大小。
而“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