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小说

第五百二十七章 军事政变(3 / 4)

最高的。

许多外国媒体都将埃利奇别伊当作事例,用来反讽本国政斧和政客。关于阿塞拜疆的文章,全部可以翻译成四个字:看看人家。

此时的阿塞拜疆,看起来的确很美。

理想主义的学者埃利奇别伊,经过30年的反抗,终于成功登顶,他一边以鹰派的面目处理纳卡问题,不惜对过去的盟友发起战争;他一边长袖善舞,投怀送抱于土耳其以谋求支持,与此同时,他几如一叶扁舟似的左摇右荡,平衡国内汹涌澎湃的反对势力,并在大风暴来临之际,强势的站在了群众的一面,通过连续惩处本国本党的数十位高官,罢免十多名作战不利的军阀军官,消弭了危机,进而增涨了自己的威望。

如今的埃利奇别伊,简直如同曼德拉和普京的集合体,炫目的令人陶醉。

阿塞拜疆的文艺活动若是能有中国的十分之一,现在就该唱起“嫁人就要嫁给埃利奇这样的人”了。

此时此刻,假如埃利奇别伊被刺身亡,至少能留一个亚洲林肯的美誉;假如埃利奇别伊就此急流勇退,至少能评一个阿塞拜疆郭子仪的名头;假如埃利奇别伊在大选中落败,至少能激起两滴英雄拿破仑功亏一篑的泪水……

然而,此时的埃利奇别伊,满心都是对未来的美好期盼,又怎么会选择唯一的生路——急流勇退呢。

他不仅没有改变自己的决定,还变本加厉的整训政斧和军队内部,同时严查国内收支,为新一轮的备战做准备。

做了一辈子学者和反对派的埃利奇别伊,像是曾经做过的那样,拼命的压榨自己,拼命的压榨自己人。他那被胜利冲昏了的头脑,似乎根本没有意识到下面人阴奉阳违的可能。

当然,他也许意识到了,但却觉得不严重。

所有的一切,在苏城这样的中国人看来,简直是作死。他给焦国平分析道:“埃利奇别伊的风光全在表面,实际上,他不说众叛亲离,也已经危机四伏了。我听说了郭景祥做的事,所以……你是来警告我的?”

“呃……看起来,你好像不用警告。”焦国平说着皱眉道:“你怎么知道焦国平做的事?”

“我在外交部也有朋友。”苏城笑眯眯的。

焦国平释然之余,仍然紧皱着眉头。苏城的“朋友”和他的“朋友”差不多,都是周老一系的官员,其中不乏强力人士。焦国平自己的力量孱弱,得到的支持有限,苏城却不同了,他可供交换的资源太多了。仔细想想,焦国平都要为郭景祥着急。

“我给你在莎祺饭店开个房,今天就不要走了。”苏城说着邪恶的话,吓了焦国平一跳。

“你要怎样?”

“免得你去警告他们。”苏城说着起身,道:“想吃点什么就吃点什么,想喝点什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