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二章 金母鸡(3 / 4)
来吧。
面子上,他不能这么说,只能装憨厚:“这是我们的错,主要是所里的设备太旧了。这种高科技的东西,落后几年就赶不上了。”
“美元是别想了,1000万人民币都不行。技改资金的上限是300万,不行就算了。”汤处长说的很武断。
93年的军费开销仅400多亿,没有军队经商的补贴,根本支持不下去。研究所的困窘只是冰山一角罢了。如果不是826所相对重要,不改不行,汤处长都不会出现。
所以,吕所长说出1000万美元,汤处长想都不想就拒绝了。
严海斌心下一紧,826所的转型,全靠科工委的支持,汤处长要是不帮忙了,此事八成要黄。
吕所长也是压力山大,逼得自己语气放的轻松些,道:“苏城这个人,其实是有些意思的。”
“嗯?”
“我看过大华实业的历史,这个苏城在投资方面,堪比天才。他做的项目,鲜少有不赚钱的,就是目前耗资较多的液化天然气船的项目,眼看着也要完成了,说归说,还真是厉害。”吕所长摇头晃脑的赞叹着,好像真的很是佩服。
汤处长身在国防科工委,对投资什么的确实很有兴趣,一边回想,一边点头道:“还真是如此。”
“此人惯捡金母鸡,不佩服不行。”吕所长说着话锋一转,道:“大华实业在碳纤维上的投资,绝对超过了3000万美元。”
“哦?”
“你看看这些外国佬,我敢说,用不了两三年的时间,他就能把3000万赚回来。”吕所长是置之死地于后生了,才查看了一会儿铭牌,他拿不出准确的数字,只能大致的估计一下。但不这样,就无法说服汤处长,没有科工委的支持,他连技术转让都拿不到。
汤处长缓缓点头,然后道:“就算这样,1000万也太多了。而且,咱们也没有美元。”
“1000万美元,说不定一年就回本了。”吕所长说的信誓旦旦,却连自己都不相信。研究从来都是亏本的,想法设法的找投资是研究主持的天性,不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
汤处长不知在想什么。
严海斌咬咬牙,道:“1000万美元不够也没关系,咱们先把技术得到,说不定还能找别人合作,省下些设备。”
这是他和吕所长商量过的事,是作为候补方案的。
汤处长果然有了兴趣,问:“找谁合作?”
“别的研究所,或者别的企业都行。”
“859所?”这是汤处长需要改制的另一个研究所。
严海斌再看吕所长。
吕所长吃了苍蝇似的,勉强说:“也行。”
他们和859所的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