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小说

第四百五十五章 密谈(6 / 7)

国务院的某位领导出面?”林永贵歪着脑袋,似乎已经开始考虑人选了。为了公家的事情,找找关系并不算什么丢人的事,说不定还能建立新的关系。

苏城却笑了笑,道:“我觉得,首先要做通哈萨克斯坦政府的工作?”

“啊?怎么做。”林永贵愣住了。大华和胜利油田,可是中国公司。

“方法当然有很多。”苏城撇撇嘴,道:“我想最直接的,还是资金往来吧。”

林永贵想了一下,才明白资金往来是行贿。

他有些吃惊,但并不意外。

两人如此秘密的见面,自然是要谈一些正式场合不方便谈的事。而在国际商业活动中,行贿向来能够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尤其是在政治和经济体系不完全的国家。

哈萨克斯坦是刚刚成立的独联体国家,国内的贸易政策乃至政治纲领,恐怕都不完整,如果事事都想着照规矩做,那什么事都别想做成。

和欧美国家的政客,或者前苏联的间谍比起来,中亚国家的政客还不算太贪婪,至少收钱了以后,会说声谢谢。

与其进行毫无诚意,旷日持久的政府间谈判,私下里的交易,确实更容易进行。

林永贵闷声道:“放出资金以后,请哈萨克斯坦政府主动吗?”

“对,这样能减轻我们的压力,另外,哈萨克斯坦的政府收入很低,他们的唯一指望就是石油收入,所以在条件方面,一向很苛刻。放出资金,也许能得到比较好的条件。”

林永贵对行贿没什么心理负担。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外资没少通过行贿获取利益,他的关注点更多的在谈判中:“你理想的条件是?”

“单独成立管道公司,双方各50%的股权,自由采购石油。”大华早就有预案了。

石油管道就像是石油高速公路一样,虽然需要不菲的运营费用,例如加热管道和维修管道,但过路费同样不低。就算按照90年代的价格来算,每桶石油征收1美元多点的费用,2000万吨就是1.4亿美元以上。

这笔钱,日后能够轻松的增加到3亿美元。对哈萨克斯坦方面来说,这比他们一个州府都要值钱了,自然不会轻易放过。

除了直接的利润以外,能否自由采购石油是一项很重要的特权。例如阿塞拜疆的石油,是否能通过这条石油管道来运输,就是由石油采购的条款来决定。

如果哈萨克斯坦决定通过石油管道的石油来自哪里,那他们多半会要求中方只采购哈萨克斯坦出产的原油。如此一来,苏城即使得到了阿塞拜疆的石油,仍然要通过土耳其转运,成本会提高不少,麻烦也会增加不少。

在交通条件令人捉急的里海地区,能否掌握石油管道对石油版图的影响是决定性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