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小说

第四百四十七章 里海石油(3 / 4)

条管线的失败,浪费了中国8年以上的时间,到了2004年左右,确定安大线无法完成,才开始尝试其他的海外管线。另一方面,延迟了10年才签订的石油输送协议,也将耗费多的多的资金。

但是,要说阻止这条石油管线,苏城似乎也没有足够的资本。毕竟,人家自始至终都处于商谈阶段,至多是浪费了机会。苏城总不能连谈都不让人家谈。

此外,此时的场合也不适合细谈,苏城只道:“这样的石油管道,还是要尽快敲定为好,以免夜长梦多。”

“即将进入实质性的谈判阶段了。”祁蒙颇有些踌躇满志的道:“一旦该输油管道建好,10年内,中国都不用为石油供给发愁。中国企业若是能就此进军东西伯利亚油田,那就更好了。”

苏城笑的有些诡异。2003年的中国,可是加入了wto的中国,那时候的资源消耗量,能吓死93年的决策层,一条石油管线就能满足的话,也就是说说罢了。

祁蒙的眼神何其毒也,见苏城面容有异,就偏头思考起来。

这时候,中船的官员们,开始招待着领导参观。

苏振国笑呵呵的走在前面,一副和蔼可亲的模样。

苏城不能抢了江南造船厂的风光,自然坠在后方。

一会儿,祁蒙跟了上来,低声问道:“苏董,咱们私下里说,您觉得安大线如何?”

苏城和他也算是数年的友好关系了,笑了笑,道:“实话实说,我觉得困难重重。”

“你苏董可不像是怕困难的人。”祁蒙轻轻的捧了一句。

苏城笑了:“俄罗斯政局不稳,这种困难,是我不愿意接触的。”

祁蒙若有所思,道:“如果没有石油管道,俄罗斯的石油,可不好运进国内。”

“以国内的消费量,就从国际市场上购买好了。”

“那不行,国家能源安全不容小视,从国际市场上购买石油,就得通过马六甲海峡。据我们估计,到2010年,咱们所需要的30%以上的石油,都要通过马六甲海峡运输了,必须开辟新的石油来源。”

苏城同情的看着祁蒙,心想:想的挺好,可惜还是估的轻了。

没有哪个人或者哪个机构,能够估量到中国持续20年的稳定高速发展。就是中国政府自己,也无法保证和预测。

因此,祁蒙他们按照国外普遍的3%,或者4%的所谓高速增涨来做模型,估计的时间越晚,错漏必然越多。

到2010年,中国需要通过马六甲海峡运输的石油,不是30%,而是60%以上。

就算是打开了俄罗斯的石油管道,由于所需的原油太多,终究是不能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1993年的中国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