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一章 股份(3 / 4)
了不放松。
荣尚国等人除了后悔,只能想尽办法说服苏城,本埠的官员也被不停的提起,希望他们能帮忙说话,令之疲惫不堪。
“咚咚”。
一名大华的员工敲响了房门,并将一叠文件放在了苏城面前。
苏城扫了一眼,就推给了其他人,道:“这是我们大华实业,请国外的几家船厂生产‘总段’的资料,你们可以看一下他们的销售情况,成本的话,另有我们的资料可供估计。”
荣尚国等人狐疑的拿起了资料。
里面的内容说不上详细,但摘录出来的内容很有脉络性。
房间里只听刷刷的翻页声,各人的表情也渐渐的发生了变化。
“有这么高的利润?”平江船厂的厂长心算片刻,诧异的合上资料。
苏城颔首,道:“我们保证国内关联厂商,和国外厂商拥有相同的利润。”
“那是多少?”
“假设每批4个标准万吨总段,且拿到完工奖和时间奖,百万美元是能保证的。”苏城也拿起一份资料,指着后面的部分。在船舶生产中,完工奖和时间奖是极普遍的,往往会占到回款的三分之一强。
总经理们尽量不露声色,但仍然被百万美金刺激的眼热。这个数字,比自己造一艘近海货轮的利润都要高了。
当然,需要总段的多半是远洋货轮,它的利润原本就比近海轮船高。但造一艘远洋货轮,和造4个一样的货轮船头,成本和时间是既然不同的。结合巨型总段和平面造船法所产生的效果,诸人不由的遐想连篇。
荣尚国更想得到平面造船法了,他咬牙退让了一步,道:“苏董,江南造船厂有好几万名员工,设备的数量和熟练工人的数量都是顶呱呱的。您把平面造船法和总段造船法交给我们,即使是15%或者20%的股份,赚到的钱说不定也比大华船业自己做赚的多,您说是吗?”
他特意说到了20%的股份,虽然不是认同了苏城的要价,但也是退让了一大步。
苏城兀自摇头,道:“20%的股份是基础。总段造船法短期内也不会扩散的。”
“互换股份呢?”荣尚国一咬牙,道:“集团那边,我去说,兑换比例,咱们再谈。”
旁边人直接呆住。
此时的国内,尚处于股份制改革当中,大家理解的股份只是很初级的概念。互换股份和用现金收购,在政治上的意义截然不同。
用现金收购,只要价格敲定,那就银货两讫了。互换股份,则会引来一系列的问题,首当其冲的是赔了怎么办?
以目前的官方思路,如果大华船业的价格贬值,甚至只要是红利不足,荣尚国的行为就有可能被判做是国有资产流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