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小说

第四百一十八章 能做完吗?(2 / 4)

答应下来。

不管怎么说,做这种短期船只的配套,利润也比长期合约船的多一些。

苏城颔首,向主持人示意可以开始了。

主持人见下方无人反对,稍等就宣布竞标继续。

中场休息,许多人都联络了自己的公司,将最新消息传递了出去,大部分人都得到了来自公司的反馈。

因此,下半场从开始阶段,就陷入了白热化。

第一批暖场的3艘船,价格瞬间塌下去一截。1.5万吨的干散货船,出价3300万;1.1万吨的近海成品油轮,出价7200万;8000吨的内河近海船,要价只有1300万……别说苏城和荣尚国了,韩国人都愣住了。

这次交易的基本都是标准轮船,各公司参与竞标的,也是自己公司的传统型号,只做微调,不做大的改变。

这种情况下,船只的成本可以降的比较低,也能给船厂一些高利润补贴,毕竟,这么紧张的时间,等于是让这些船东插队了。

然而,半场后的这三艘船,不仅将价格拉回了平均水平,而且有所下降。

第22艘到第25艘,也是同样的情况。

只见台上的新西兰船东,乐的眉毛不是眉毛,眼睛不是眼睛的。

时间短,价格低,这简直是船东的梦想。

荣尚国看看台上的价格标签,再看看自己写的数字,忍不住用英语道:“这都是做什么?赔本的买卖,还用得着抢来抢去的吗?”

刚才出手最狠的印尼船厂代表,顿时收起了笑容,道:“我们肯定是有利润的。”

“那最好了,否则看你怎么交代。”荣尚国瞪了他一眼,这种价格若是三年交货的合同,当然是有利润的。但若是9个月或者10个月交货的合同,加班费就能吃掉利润。

印尼那船厂的代表嘿嘿的笑了两声,他其实爷有些后悔了。

第26艘船和第27艘船,是一艘3.2万吨的干散货船和一艘7万吨的集装箱船。

对后者,苏城毫无兴趣。5万吨以上的船只建造难度相应提高,大华船业使用的巨型总段造船法和平地造船法,都没有在这一级船舶上进行过实际验证,就算要来订单,也只能转让给别人。

在时间紧张的情况下,苏城将目标放在3.2万吨的干散货船上。这艘船,不仅符合大华船业的需求,也符合现代重工的需求。他们正在制造的船,就集中在3万到4万吨的区间,而大华竞标的船只,多是2万吨到4万吨的船。

这次的竞标会,订购的都是标准尺寸和标准装备的船只,能极大的降低船厂的压力,相同的船型批量制造,则科研设计、放料、胎架、培训等一次性费用可以分摊到几艘船上,同样的材料和设备批量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