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小说

第四百一十四章 元旦(3 / 4)

工麦文贵变的异常高兴,东问西问的,倒是没有让宴席冷场。

自始至终,詹志芳都没有说话,想来是受到了孙道孚或更多人的警告。

一名副部级官员,做到这个份上,也够憋屈了。

苏城只当他不存在,直到临走前才瞥了他一眼。

从詹志芳的眼里,能看到浓浓的不满,苏城只是一笑而过。现在的大华船业羽翼未丰,等到lng船造出来,苏城有把握让他不敢正眼看自己。

不管是国企还是私企,工业产品就要用销量和占有率说话,比拼的就是技术和利润。

元旦过后,1993年正式宣告来临。

这一年的1月20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宣誓就职,开启了美国最后的美好时代。同年,中国申请举办2000年奥运会失败,不得不将梦想延迟8年。

90年代的中国,蓬勃发展的私营经济,令许多人品尝到了富裕的味道,但并没有给国家的强大带来直接好处。军转民和国企下岗的浪潮,以大多数人想象之外的凶猛,扑面而来。改革的阵痛在某些时候,就变成了一个家庭永远的痛。

随着农历春节的临近。节前的奖金和年货,供货商的讨债,成了许多国企沉甸甸的负担,中船也不例外。

中船下属的工厂极多,不仅有船业相关的企业,还有多种经营的不相干企业,再加上学校、医院、研究院等附属单位,光是工资一项,就闹的孙道孚焦头烂额。在计划经济时代,扩张的规模越大,企业的威势就越强,但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下,这些不能赚钱或陷入亏损的企业,就变成了一种不得不承担的责任。

孙道孚措手不及,一下子被埋入了文山会海中,直到1月将尽,才如梦初醒似的,调配人手,前往新加坡竞标。

说是如梦初醒,其实也是被赤字所逼的。

苏城与荣尚国在机场见面,就发现他愁眉苦脸的。

大华有自己的信息局,苏城知道,江南造船厂是将去年的利润给统计出来了。没赚到钱的还亏钱的财务单,哪个企业领导看了都要愁眉苦脸。

江南造船厂这么大的企业,一旦亏损就是几千万上亿元的,要是一醉解千愁的话,这些钱能换成茅台,把所有的中船领导给淹死,顺便帮忙洗干净衣服。

中船的麻烦,不是小小的大华所能解决的,未来几年,情况还会越变越遭,苏城只能暗叹一声。

上了飞机,眼瞅着升空了,荣尚国才有了说话的性质,却是面对苏城道:“苏董,咱们这一单,绝不能空手而归了。”

和前些天的随意比起来,荣尚国明显是憋着劲了。

苏城先是点点头,然后才问:“江南造船厂的目标是多少?”

“最少要4艘2万吨以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