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小说

第四百一十三章 橄榄枝(3 / 4)

不是以航运和船舶制造为主业的,与中船自然是合作优先的。

而且,以国内的环境来说,私企正大光明的战胜央企,几乎是不可能的事。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人民银行和国家发展银行,动辄就能提供千亿级别的贷款。在这种金融巨兽面前,大华哪有抗衡的余地。

社会主义的国家企业就是标准的托拉斯企业,它的设计就是如此。

不过,与中船合作,不代表要与詹志芳合作。

这一点,苏城早就通过荣尚国,传递给了中船上层。

1月1日。

苏城先是参加了大华实业自己的新年联欢会,然后才前往中船重工。

90年代的国企联欢会还很少有请明星的,此时的央企景况也都不太好,挂些横幅彩灯就算是上佳的装饰了,要说起来,甚至比不上大华实业的联欢会水平。

这样的情况,还要持续好几年。国企人的幸福感,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滑入谷底的。尤其是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持续涨薪,下海的商人和外资白领的炫富,使得许多国企员工更加觉得前途渺茫。

差不多要到2005年前后,国企的待遇才会慢慢赶超上来。到了那个时候,央企花费几千万办个联欢晚会,吃十万元的宴席的消息,才会重新喧嚣四方。

酒宴摆在中船的大礼堂里,中间的六个大桌放茅台,围着一圈的二十多个桌子上剑南春和郎酒,剩下的桌子就只有郎酒可上。倒是泾渭分明。

在许多地方企业吃不饱饭的日子里,郎酒已是很好的酒了,至少在苏城的印象里,20年后的很多人,还会寻着90年代的郎酒喝。

荣尚国亲自将苏城迎上席,然后分别介绍中船的领导给他。

大家都站了起来,詹志芳表情怪异,有点不情愿。但是,总经理都起身了,他再坐着也不像样子,只好慢吞吞的起身,像是屁股上缀着东西似的。

苏城当作没看见,一一握手。

酒宴开始,尽是些套话,直到快结束了,荣尚国才放下酒杯,问道:“苏董,听说你们和南朝鲜的现代公司,合作的非常顺利?”

“嗯,韩国的技术比日本和法国差些,但总还可以。而且,他们也是正在发展造船业,从那里,我们能学到很多经验。”

“韩国国内的政策确实优惠,咱们要是也能有一个类似的政策,那就太舒服了。”

“再过十年吧。”苏城随口回答了一句。

荣尚国一愣,也不好问为什么,继续按照计划,装模作样的一叹,道:“就怕10年以后,咱们赶不上人家南朝鲜发展的速度了。别的不说,江南造船厂最近接单的速度就不行了。这几日,我们收到一组竞标的要求,主要是吨位2万到7万吨的货轮订单,数位船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