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小说

第三百四十九章 中国列车(3 / 4)

,命令道:“去把12号到16号车厢都打开。”

二舅家的老七灵活的像是猴子似的,两下跳上了车厢,拉开厚重的铁门,露出里面的商品。

老七读了大专以后,寻死觅活的不愿再读书了,老五没办法,就把他给带了出来,正好俄罗斯这边用人。

不过,老七和家里人的形象有点不同。老四老五都是肩宽体厚的雄壮身材,老七却长的瘦巴巴的,脱掉衣服,都能看出肋骨来。只是在性格上,老七仍然有着荆山人的作风,一点不因为到乱糟糟的前苏联而害怕,反而兴奋的厉害,不仅与认识的俄罗斯人打成一片,还以纯粹的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会了几十个俄语句子,比在学校里的精神头足的多。

这边上,俄罗斯人都涌到了新打开的车厢处。

只见12号和13号车厢里装满了鞋帽等衣物,14号车厢内则塞满了腊肠和熏肉,15号车厢里却是成箱的药品,16号车厢里是肥皂等日化产品……苏联经济虽然瘫痪了,总算还是依着惯性在运行。以高价销售的产品,比卖到西方国家都划算。

有好几个铁路工人丢下皮鞋去选购其他产品,五郎也不在乎,只是让人收拾起来。

火车运输对他们的出口工作无比重要,因为苏联是一个大陆国家,港口和大城市的距离非常远,没有火车的话,物资根本无法运抵。因此,协调列车,保证这些车辆的安全和稳定,就成了五郎考虑的重要事情。为了让中苏火车能够加开列车,且正常运行,大华投入了相当的精力,甚至免费派遣技术人员来帮忙维护,优先挑选商品又算得了什么,这个价钱卖给火车工人,大华已经赚的钵满了。

混乱持续了30分钟,铁路工人才恋恋不舍的离开了卸货区。大型机械开始入场,四郎也把精力放在了早等在外面的小商贩身上。

此时的莫斯科,有实力的批发商,财产也不超过1万美元,能拥有1莫斯科没有有钱人了,只不过,俄罗斯本国的有钱人,宁愿捏着外汇等着物品降价,或者去低价购买工厂,却不会来做这些小买卖。

大量的购买者和少少的资金,就是中国商品买主的特色。有些商贩购买的数量甚至比不上铁路工人,但大华还是公平的接待他们。

一辆火车的物资,要用一天的时间,才能全部分发完。少说有数千人买到了中国商品。

大华的翻译们也没闲着,每记下一笔帐,就会用俄语告诉对方:“欢迎你们贷款购买大华的产品,如果使用人民币的话,我们还会优惠三成。”

说的多了,总有人去银行,要求贷款人民币。

别看俄罗斯的金融崩溃了,但银行的业务并没有停止,尤其是贷款业务,做的更多了。因为银行也存着卢布呢。尤其是那些私人银行,他们的存款准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